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经皮经肝穿刺犬胆囊的方式植入胆总管支架,观察不同时间支架覆盖段胆管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通过测量支架覆盖段胆管壁厚度并检测胆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抗增殖核蛋白单克隆抗体(Ki-67)的表达情况来探讨胆管壁增殖规律,同时检测支架覆盖段胆管壁P16、P53、P15、Bcl-2及K-ras基因的扩增水平探讨支架在分子水平上对胆管壁的影响。 方法:以经皮经肝穿刺犬胆囊的方式植入胆总管支架,随机分配到一个月、三个月、一年及二年四个实验组,取支架覆盖段环形胆管组织行HE染色,观察支架植入后不同时期其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情况,比较支架植入后不同时间的胆管壁厚度,同时比较支架上段及支架覆盖段胆管壁内PCNA及Ki-67两种增殖性抗原的表达情况及各时间组之间的差别,分析上述差异的统计学意义。通过RT-PCR方法比较支架上段及支架覆盖中胆管壁P16、P53、P15、Bcl-2及K-ras五种基因的扩增水平,以阴性或阳性来表示,并分析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结果:经皮经肝穿刺胆囊胆总管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一月组在病理上表现为明显的损伤与再生修复,三月组表现为修复完毕及轻度的增生,一年组及两年组表现为明显的增生。对照组及各时间组支架覆盖段胆管壁厚度为0.64mm、1.44mm、0.80mm、1.24mm、1.52mm;各时间组支架上段PCNA表达阳性率为7.08%、0.79%、43.03%、40.6%,支架覆盖段为96.52%、65.68%、87.40%、89.90%,;各时间组支架上段Ki-67表达阳性率为13.94%、4.48%、8.28%、16.20%,支架覆盖段为92.12%、7.93%、47.80%、76.96%。上述结果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架覆盖段胆管壁P16、P53基因表达阳性率为80%、45%,支架上段则为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架覆盖段胆管壁P15、P53、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60%、100%、0%,支架上段则为70%、10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的胆道介入动物模型制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支架植入后会诱导胆管壁的增生,在支架植入后三个月到一年之间是支架良性再狭窄的高峰期。犬胆管支架能够诱导胆管壁抑癌基因P16、P53的扩增,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因此对于不存在支架植入禁忌症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我们建议所有患者都应该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