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TNF-alpha factor,LITAF)可以调控TNF-α、IL-2等细胞因子,在无脊椎动物的先天性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介质作用。本研究根据池蝶蚌LITAF(以下简称HsLITAF)基因家族的部分EST序列,应用RACE-PCR技术获得3个池蝶蚌LITAF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HsLITAF1、HsLITAF2、HsLITAF3,它们的cDNA全长分别为720bp,1115bp和688bp,分别可以编码146,163和11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对应的理论分子量为16.17,17.41和12.48 KDa。分析发现,HsLITAFs与其它物种之间的LITAF蛋白存在着31%~94%不等的同源性和48%~100%的相似性。除HsLITAF3外其它两个亚型均有两个保守的CXXC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HsLITAF1与HsLITAF3发生了轻微的分化,与虾夷扇贝的LITAF蛋白聚为一类;HsLITAF2和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的LITAF蛋白聚为一群,之后再与HsLITAF1和HsLITAF3聚在软体动物一支。Realtime-PCR检测3个基因的组织分布发现,三者呈现了不同的组织表达差异性,HsLITAF1和HsLITAF3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HsLITAF2在鳃中表达量最高,但一致的是它们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都是最低的。通过闭壳肌注射LPS观察3 h、6 h、12 h、24 h、48 h不同时间段血细胞中的应答情况发现,3个HsLITAF基因在3h以后都发现了显著的上调,HsLITAF1和HsLITAF3在24h后表达量达到最大值,HsLITAF2在48h后达到最值。这说明HsLITAFs参与了池蝶蚌对LPS的免疫应答。CCK8检测细胞体外增殖实验表明HsLITAF1、HsLITAF2、HsLITAF3基因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细胞的体外增殖,转染3个基因之后的细胞增值率分别是空白组的71.46%,72.20%,77.06%。流式细胞计数分析显示,3个基因均不同程度的诱发了SMCC-7721的凋亡,分别达到46%,24.84%和12.84%。Realtime-PCR检测HsLITAF1-3实验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结果显示Bax基因分别上调1.43、1.41、1.29倍;Bcl-2基因分别下调到0.33倍,0.32倍,0.59倍;Caspase3基因分别上调1.80倍,3.05倍,1.40倍;P53基因分别上调7.04倍,7.92倍和3.10倍。这说明HsLITAFs可能是通过调控这些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SMCC-7721细胞的凋亡。对3个HsLITAF的亚细胞定位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HsLITAF1定位于细胞核中可能性最高为69.6%;HsLITAF2定位于细胞核中可能性最高为38.4%;HsLITAF3定位于细胞核中可能性最高为69.6%。进行试验验证发现HsLITAF1和HsLITAF2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在细胞核中有表达,但是HsLITAF3只在细胞质中有表达,这说明生物信息学的预测有一定的准确性,HsLITAF3不能进入细胞核可能与其丢失了C端的CXXC结构有关,并且可能由此引发了HsLITAF3与HsLITAF1在功能上的差异化。总之,HsLITAFs参与了池蝶蚌的先天免疫应答,在组织中呈现应答差异化;HsLITAFs可以调节P53,Bax,caspase3,Bcl2等基因表达不同程度的诱导SMCC-7721细胞的凋亡。HsLITAF3在丢失了CXXC结构域后无法入核,可能导致其细胞内源性毒性的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