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肋骨骨折外伤时间评估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eme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基于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肋骨骨折外伤时间评估研究  目的:  基于MSCT显示的骨痂生长情况评估肋骨骨折外伤时间,分析肋骨骨折愈合相关影响因素。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1例肋骨骨折患者,患者均行MSCT检查,首次检查在1周内,之后复查至少一次,时间从第2周至3年,总计复查次数698人次,平均3.65人次。MSCT薄层轴位图像结合VRT、MPR等后处理方法仔细观察肋骨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并行骨折愈合分期,0期无骨痂生长,1期骨样骨痂期,2期骨性骨痂期,3期骨痂塑形改建期。根据不同变量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对时间的影响。  结果:  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无骨痂组为参照标准,骨样骨痂、骨性骨痂、骨折改建塑形的系数分别为2.59、6.63、23.00,均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2,表明结局对时间的预测的解释度为7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753,表明多因素对时间的解释度为75.3%,愈合时间与结局(骨痂情况)有线性回归关系,由回归系数b值看出,骨痂改建塑形期骨折愈合时间最长;愈合时间与年龄组有线性回归关系,由回归系数b值看出,“>70岁”组对骨折愈合时间影响最大;愈合时间与骨折类型中“横断”类型有相关性;愈合时间与错位分度有相关性,“无错位”负相关影响最大,b值最大,说明无错位骨折愈合时间最短;愈合时间与连枷胸有相关性,有连枷胸骨折对愈合时间有影响。  结论:  骨痂分期是骨折外伤时间预测的主要因素,对时间预测的解释度为72%,无骨痂期平均外伤时间为1.75±1.72周,骨样骨痂期为4.34±2.81周,骨性骨痂期为8.38±4.42周,骨痂塑形改建期为24.75±8.90周。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时间的解释度上升到75.3%,从回归系数b值可以看出年龄与错位情况对骨折愈合时间影响最大,年龄越大、错位越严重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越长。  第二部分 细微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鉴定的最佳检查时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鉴定细微肋骨骨折最佳检查时间,避免漏诊、误诊,减少患者多次复查的X射线辐射剂量。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52例肋骨骨折患者,患者均行MSCT检查,首次检查在1周内,于2-8周内第2次复查,部分病人8周后继续随访。薄层轴位图像并结合VRT、MPR等后处理方法进行观察。统计复查与首次检查或者多次复查间肋骨数有差异的细微肋骨骨折患者归入差异组,比较差异组不同检查时间检出肋骨骨折数的差异。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9例患者归入差异组,最终诊断肋骨骨折为231根,第1周仅诊断134根。伤后第1周及第2周与之后不同检查周复查患者肋骨骨折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周与之后不同检查周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第3-8周复查骨折数与大于8周复查骨折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伤后3-8周为鉴定细微骨折确定最终骨折根数最佳时间,可有效减少漏诊、误诊,在医学鉴定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糖尿病是一种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基因共同作用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症,是上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异质性疾病.研究表明,多种基因参与此疾病的发生,其中线粒体DNA(mtDnA)是糖尿病的
研究背景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如何预防房颤及其栓塞等并发症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对房颤相关因素的研究是预防房颤及控制其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非瓣
近日,六盘山林业局符合参保条件的38名长期编外用工人员已全部纳入城镇职工社会养老及失业保险范畴,从而彻底解决了这一长期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编外用工人员始终坚守在护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纳米碳混悬液的负显影作用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辨别和保护甲状旁腺的情况以及通过术中观察淋巴黑染情况、术后血钙及血清PTH监测情况,进一步探讨纳米碳作
分析体表心电图的各种特征以鉴别窄QRS波心动过速中AVRT及AVNRT,对AVRT中逆传旁道进行定位,有助于指导治疗药物选择,并对初步确定射频消融的程序及风险预测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研
自体或异基因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及部分其他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自身移植时,可因移植物中残留的肿瘤细胞回输而复发;异基因移植财,可因供体移植物中的T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