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不同年龄阶段大脑额叶-边缘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差异,以探索社交焦虑障碍的病理机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38名社交焦虑患者与40名健康对照,两组各分为两个年龄段,10-14岁为低年龄组,15-17岁为高年龄组,每个年龄段中的年龄与性别保持匹配。采用情绪面孔匹配任务引发被试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加工,包含匹配情绪(愤怒、恐惧)面孔和匹配图形两种条件。同时通过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筛选量表和儿童抑郁自评量表等测量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采用多模态的脑成像技术,脑功能分析从额叶-边缘系统的激活模式、功能连接和网络属性三个层面展开,脑结构分析从灰质体积、皮层厚度和结构共变网络三个层面展开。采用组别和年龄的两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社交焦虑患者和健康对照在加工负性情绪面孔时额叶-边缘系统的激活模式、功能连接和网络属性的差异,以及灰质体积、皮层厚度和结构共变程度的差异。结果:(1)所有被试的社交焦虑水平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高年龄的患者组在总体焦虑情绪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表现出焦虑泛化与躯体化的特征;(2)在灰质体积上,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上回的灰质体积显著增加,但经过多重比较矫正后结果不显著;(3)在皮层厚度上,患者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年龄的交互效应不显著;(4)在结构共变网络上,患者组额顶网络的权重显著高于对照组;(5)在激活模式上,患者组和对照组在背外侧前额叶、中央前回、海马旁回、脑岛和前扣带回表现出了与年龄的交互作用,高年龄的患者在这些脑区的激活显著升高,且患者在这些脑区的激活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在生理心理交互上,对照组在加工负性情绪面孔时杏仁核与海马的功能连接随年龄升高而减弱,患者组变化不显著;对照组在加工负性情绪面孔时杏仁核与眶额回的功能连接随年龄升高而增强,患者组变化不显著;(7)在网络属性上,高年龄患者的额叶-边缘系统全局效率与后扣带回的度中心度、节点效率显著降低。患者的额叶-边缘系统脑功能与症状严重程度存在相关。结论: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额叶-边缘系统的功能表现出复杂的与年龄交互作用的模式,且与症状严重程度有关。此外,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额顶网络的灰质存在更强的共变趋势。该研究为社交焦虑障碍的脑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