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变迁对农村社区治理的影响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是指承载一些组织发挥自身功能的载体和平台,同时还指社区村民可以在此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自由地介入就公共事务形成的公共话语,或在此享受相应服务的一个真实或虚化的社区公共场所。按照承载功能的不同,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分为组织空间,即承载一些组织发挥自身功能的载体和平台;活动空间,即社区村民开展各种活动的有形公共场所;话语空间,即社区村民讨论各种事务、事件、话题或参与政治的一种有形或无形场所;服务空间,即集承接国家下沉服务到基层、彰显社区服务功能及为社区村民服务等多种作用于一体的载体和平台。整体来看,社区公共空间在不同时期的农村社区中表现为不同类型及载体形式,对社区治理产生着重要影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农村社区大体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社队”社区、改革开放后至新世纪初的“村庄”社区、新世纪以来的农村新社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公共空间的类型载体有所区别,其发挥的功能也不同,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公共空间类型、载体形式的变迁,对社区治理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究竟公共空间变迁如何内在影响着社区治理,当前学界讨论仍然并不充分。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社区治理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基于此,本论文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论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新世纪初及新世纪以来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有哪些类型载体,及其对社区治理产生了何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公共空间变迁如何影响农村社区治理进行了探讨。在探讨过程中,首先对不同时期的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对社区治理影响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对社区治理的影响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社区公共空间变迁如何内在影响社区的治理,最后,以此为基础,对当代新型社区公共空间下的农村社区如何有效治理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并提出了若干思路,以期进一步促进当前社区的有效治理。
其他文献
用什么样的指标及方法来评估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先进的会计教育研究的主题。本课题组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结合会计专业实践性强、相关法规、会计准则多等特点,设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一种制度创新来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恰恰适应了这样一种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顺利
本文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侧重于高师化学授课的艺术性,兼顾备课的艺术性、教学手段使用的艺术性、课后辅导的艺术性等方面阐述艺术性教学的实施过程,并阐明其过程中应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