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负载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步法制备了Zn负载TiO2纳米管阵列复合电极。首先通过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Zn2+在TiO2纳米管电极上的还原电压范围。然后通过计时电流法将金属Zn沉积到TiO2纳米管上。该方法能灵敏地控制沉积时间和沉积电压,严格控制金属Zn沉积在TiO2纳米管上的形貌和数量。研究了沉积电压、沉积时间、电解液浓度、添加支持电解液KCl对负载金属Zn形貌的影响。结合SEM观测结果和计时电流实时记录分析得出,在相同沉积条件下,随着电压从-1.25V增加到-2V,金属Zn沉积的量增多,颗粒变大。当沉积电压为2V时,金属Zn出现择优取向生长,形成正六方体结构;随着沉积时间从3s延长到10s,金属Zn的颗粒从15nm生长到1um;电解液浓度增加,沉积的金属Zn增多;添加支持电解液KCl,沉积的金属Zn增多、长大,择优取向生长成正六方体状,且晶粒尺寸分布均匀。通过XRD分析制备出的Zn-TiO2复合电极。分析结果表明金属Zn成功的负载到TiO2纳米管上,其晶粒大小约为0.82nm。对金属Zn负载前后及不同负载时间的Zn-TiO2复合电极的光电特性研究发现,金属Zn负载后的TiO2纳米管的吸收光谱发生红移。未负载金属的TiO2纳米管的吸收峰位置分别在400nm、455nm、600nm,负载金属Zn后吸收峰位置分别在420nm、505nm、663nm。在487–780nm范围内,Zn-TiO2复合电极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光强度明显高于未负载TiO2纳米管。沉积时间为5s的Zn-TiO2复合电极的平带电位最负,为-1.9203V。沉积时间为3s的Zn-TiO2复合电极的载流子浓度最大,为14.14692887×1020cm-3。因为平带电位和载流子浓度对半导体的光电响应都有影响,发现沉积时间为5s的Zn负载TiO2纳米管的光电响应最强,为3.80×10-5 A。对金属Zn负载前后及不同负载时间的Zn-TiO2复合电极的光电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研究发现,负载金属Zn能够提高TiO2纳米管的光电催化效率,且有一个最佳沉积时间。沉积时间为5s的Zn-TiO2复合电极的光电催化效率最高,在外加偏下为0.6V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光电催化14h,降解效率约为86.2%。这是由于一方面负载金属Zn后的样品平带电位负移,增大了TiO2的费米能级,从而降低了TiO2的能带宽度,因而对光的吸收效率增大,利于产生更多的光生电子;另一方面负载金属Zn对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有影响,从而影响其光电催化活性。不同偏压对光电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影响研究发现,外加偏压越大,样品光电催化降解效率越高。外加偏压有助于导出光电催化体系中产生的光生电子,有效克服光生电子-空穴的简单复合,增加空穴与亚甲基蓝的反应机会。实验还发现,Zn-TiO2复合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共7个新型膦氧类衍生物中性配体(Lx):1.在二苯基膦氧上分别引入吡啶环、喹啉环(L1~L4)来调控配体的能级,实现对中心铕(Ⅲ)离子高效敏化发光;2.氧化配体L1,L2吡啶环上的氮原子,合成P=O/N=O协同配位的配体L5和L6,增强配合物的稳定性;进一步在L5的基础上引入亚甲基提高配体(L7)的配位能力,提高铕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以Lx作为中性配体,分别用α-噻吩甲酰三氟
全文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发生作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构效关系和金属离子存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微博、人人、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相对于微博这种传播范围大、影响力大的网站来说,发表一则动态会有好几十万甚至好几百万人在观看。就现如今自媒体环境下高校面临的危机和应对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 自媒体;高校危机;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