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相较于教育与人来说是客观存在的,合理的负担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过度的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因学生个体家庭、学校氛围等生存环境差异的存在,学业负担不仅在客观负担量方面存有差异,在不同学校、年级和性别之间也存在差异。通过文献整理与分析,借鉴前人的研究,遵循问卷编制原则及要求编制出《初中生学业负担现状调查问卷》,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选取H市四所不同类型的全日制初中1114名学生作为被试,运用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合初中生学业负担的不同表现特征,探求个体差异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为减负政策的制定、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提供现实依据。《初中生学业负担现状调查问卷》将学业负担分为外部压力、身体负荷和心理倦怠三个部分,外部压力负担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伴竞争;身体负荷包含考试、作业量造成的身体不适;心理倦怠包括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通过内部一致性检验与相关分析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数据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从整体上看,不同学校类别的学业负担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程度,除女生的外部压力略大于男生外,在其他各维度上均呈现出城镇中学>市重点中学>县级中学>市普通中学、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以及男生>女生的趋势。2.不同类别学校的初中生在外部压力三个维度和心理倦怠去人性化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市普通中学初中生受到的压力最小,其余呈现县级中学<市重点中学<城镇学校的趋势,在情绪耗竭维度上,相比市普通中学初中生而言,县级中学初中生更容易感受到情绪耗竭。3.在学业负担的外部压力、身体负荷及心理倦怠维度上,九年级承受的家庭、学校和同伴压迫感最大,更容易感到身体疲惫,遇到学业中的困惑时,更容易产生心理挫败感,呈现出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4.男、女生在外部压力、身体负荷方面差异并不显著,在去人性化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越是繁重的学习任务量,男生的学习适应性就越差,比女生更容易受同伴群体的影响。5.年级与学校类别在初中生总体学业负担程度、外部压力及其构成因素、身体负荷方面、心理倦怠维度——情绪耗竭和去人性化方面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心理倦怠维度的个人成就感方面则无显著的交互效应。由于学业负担自身的复杂性,需从多方面入手缓解学业压力。其一,政府可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业负担监测制度,科学衡量学业负担并为减负政策提供实时可靠信息;其二,社会媒体大力宣传科学素质教育观念,协调社会资源推进,发挥适当的教育功能;其三,学校增设心理课程,同时关注教师情绪良性发展,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以确保正向工作情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四,家长认真聆听增进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学生学业负担轻重的判断会因为差异性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一定变化。因此,重视差异性研究才是学业负担问题上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