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了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使农村留守中学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网络,培养农村留守中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本文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同伴关系问卷”对521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并讨论分析了七个问题:一、农村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二、农村留守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三、农村留守中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四、农村留守中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同伴关系的相关分析;五、农村留守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关系的相关分析;六、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七、农村留守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考察前两者对后者的影响力和预测效果。其研究结果如下:1、在有上网经历的372人中,网络成瘾群体、网络边缘群体分别为16人和14人,占总上网人数的4.3%和3.8%。网络成瘾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从总体上来看,农村留守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较好。不同网络成瘾群体的父母教养方式也不同。网络成瘾群体的父母教养方式要显著差于网络成瘾边缘群体与网络使用正常群体。3、同伴关系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却差异显著,九年级学生的同伴关系要显著优于七年级以及八年级学生的同伴关系。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群体不存在显著的同伴关系差异。4、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越是偏向于严厉惩罚、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以及过度保护的父母教养方式,孩子染上网瘾的可能性就越大。5、经回归分析发现,同伴关系对于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同伴关系越差,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机率就越大。6、同伴关系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