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的音乐史料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6529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记录先秦时期礼制、礼仪的一本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共由四十九篇组成,先秦时期,它们或单篇流传,或收录在某一弟子的著作中,或被编选在儒家弟子传授的不同“记”文中,作者并非一人,写作年代前后不一。是一部孔子弟子、门人及此后学者论述先秦礼制的论文集。全书记内容涉及广泛,叙述了以周王朝为主的秦汉以前的典章、名物制度和自天子以下各等级的冠、昏、丧、祭、燕、享、朝、聘等礼仪及家庭、社会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各种礼俗,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思想观念,其中也有许多关于音乐思想的论述。在古代,儒家思想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孔子及其弟子在《礼记》中阐述了儒家大量的音乐思想。孔子把“仁”作为其音乐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看到了“乐”与“礼”相互促进、相互节制的关系,把“和”视作衡量音乐的最高准则和音乐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和儒家思想的三大范畴“仁”“礼”和“结”合起来的,他赋予音乐审美以新的内涵,提高了音乐的作用。其音乐思想影响了几千年来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即使是在音乐形式繁富多变的今天,也有它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笔者将《礼记》中有关音乐的史料论述进行总结分类,并在这些史料的基础上通过音乐本源、音乐自然观、音乐的政治功能、音乐的教育功能等方面探究其在音乐文化中的价值及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和西方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音乐思维,不同的审美习惯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中西方文化背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前提下,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不能简单的照搬西方的教学经验和教材体
期刊
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发展源远流长,其音乐体裁之多、表演样式的多样化、代表作品的丰富性以及对周边国家音乐发展的影响度都展示出了其独具的风格魅力。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共出
在电视媒体改革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业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当今媒体进入影响力竞争时代,而影响力的竞争主要依赖品牌力量。许多电视台在频道专业化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