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乳腺癌的转移和复发是现阶段肿瘤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传统的化疗仅杀死大部分已经分化的肿瘤细胞,使肿瘤体积一段时间减少甚至消失,而少部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处于休眠期(cancer stem cells,CSCs)难以被杀灭。少量富集的CSC具有极强的致瘤性,其能增殖分化成新的肿瘤组织。因此,针对肿瘤干细胞和普通肿瘤细胞的联合化疗有可能彻底治愈癌症。本课题以对乳腺癌干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的转移和复发是现阶段肿瘤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传统的化疗仅杀死大部分已经分化的肿瘤细胞,使肿瘤体积一段时间减少甚至消失,而少部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处于休眠期(cancer stem cells,CSCs)难以被杀灭。少量富集的CSC具有极强的致瘤性,其能增殖分化成新的肿瘤组织。因此,针对肿瘤干细胞和普通肿瘤细胞的联合化疗有可能彻底治愈癌症。本课题以对乳腺癌干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的药物盐霉素(SAL)和化疗药物紫杉醇(PTX)作为模型药物,设计抗肿瘤联合纳米系统。本课题研究内容分四大部分,第一步将盐霉素以胱胺二盐酸盐为连接臂与D-a-生育酚琥珀酸脂(TOS)合成盐霉素前药(TOS-ss-SAL,TS),第二步以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透明质酸(HA)为骨架材料,设计具有CD44靶向的两亲性的聚合物(HA-TOS,HT)以及具有CD44和Biotin受体的双靶向两亲性接枝聚合物(Biotin-HA-TOS,BHT)用于表面修饰盐霉素前药自组装纳米粒制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结果鉴定HT、BHT、TS前药的成功合成。第二部分,盐霉素前药纳米粒(TS NPs、HTS NPs、BHTS NPs)的构建及其理化性质考察,盐霉素前药纳米粒在10 m M DTT条件下发生降解证实其还原敏感性;通过盐霉素前药纳米粒和血清孵育实验验证其血浆中的稳定性,可满足静脉注射的要求。细胞生物学方面通过干细胞成球抑制率和周期实验验证盐霉素前药纳米载体具有干细胞周期阻滞和成球抑制的作用,证实盐霉素前药纳米粒具有抗肿瘤干细胞作用,其疏水核心可作为传统化疗药物的纳米递送载体。以香豆素6(Cou)制备成荧光标记的纳米粒,通过流式细胞实验验证纳米粒的靶头可以增加细胞摄取作用,结果表明靶向修饰的HTS NPs和BHTS NPs的细胞摄取水平明显高于无修饰的TS NPs,且通过竞争饱和实验验证了CD44和Biotin受体介导的细胞摄取机制,荧光倒置显微镜成像的观察结果和流式细胞结果相一致。第三部分,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载PTX的盐霉素前药纳米粒(PTXTS NPs、PTX-HTS NPs、PTX-BHTS NPs),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证实PTX和TS前药较好分散在纳米粒中,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纳米粒中;通过膜过滤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个纳米粒制剂的PTX的包封率在87.24%-92.61%,载药量在2.99%-3.08%;通过马尔文粒径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在190.7nm-280.2nm;电位在-6 mv到-29 mv左右;PDI为0.16-0.27。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到大小均一的圆形纳米粒;通过体外释放实验验证纳米粒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作用下加快了PTX的释放,说明前药纳米粒具有肿瘤微环境敏感的释药特征。第四部分,共载PTX的前药纳米粒的细胞毒实验表明TS NPs自身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前药纳米粒和PTX具有协同的抗肿瘤效应,相比TS NPs和游离PTX,PTX-TS NPs具有明显提高的增殖抑制效果,其中具有双靶向修饰的PTX-BHTS纳米制剂表现出最为显著的增殖抑制效果;3D肿瘤球的球生长抑制实验结果与细胞毒实验结果相一致,相比游离PTX和空白的TS,载PTX-TS NPs具有明显的肿瘤球生长抑制效果,其中双靶向的PTX-BHTS纳米制剂表现为显著的肿瘤球穿透效应,完全抑制肿瘤球生长且破坏肿瘤球结构。综上所述,基于前药的双修饰的纳米粒具有高效和精准的输送药物至乳腺癌细胞和干细胞的潜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自噬是细胞的一种正常生理活动,也可在细胞遭受各种刺激时激活,起到保护细胞或是加重细胞损伤的作用。本课题从细胞水平分别探讨在心肌细胞缺氧期和复氧期,自噬活性的改变及其与Parkin依赖的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大鼠H9c2心肌细胞株,构建缺氧(anoxia,A)损伤模型,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损伤模型。我们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雷帕霉素通过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中m TOR信号通路介导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并进一步研究雷帕霉素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机制。方法:用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细胞作为细胞活化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EGF组、药物组(RAPA组/LY组/PD组)和EGF+药物组四组,利用m 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10μM)及其上游两条途径抑制剂LY29
背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以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Ph)为特征的骨髓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性标志BCR/ABL融合蛋白具有强烈酪氨酸激酶活性,可异常激活下游多条信号通路并刺激造血细胞异常增殖和恶性转化。CML自然病程可分为慢性期(chronic phase,CP)、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和急变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受体EP1-4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对比白藜芦醇(RES)对上述损伤过程的调节,明确RES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1.体外研究:取2-3月龄的SD大鼠的视乳头筛板部位的组织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AS)。用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培对星形胶质细胞前两代进行纯化培养与细胞鉴定。培养环境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出现反应性变化,观察白
剪切增稠液体可以作为液体防护材料,备受关注,但又因其流动性带来诸多使用不便和防护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制备剪切增稠液的组分单体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对剪切增稠性能的影响,拟构建一类新的剪切增稠凝胶材料:在静置状态下无流动性,低速剪切下剪切变稀而呈现流动性,高速剪切时能够快速增稠起到防护作用。具体为将超分子自组装与剪切增稠液相结合,构筑超分子组装的剪切增稠凝胶体系。研究小分子凝胶因子对剪切
研究目的:胚胎期是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关键敏感时期,高危因素的存在可导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同时这一时期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代偿性,越早发现不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越能降低新生儿神经发育损伤的程度。目前对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都针对于早产儿人群,然而,所发现的导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大多与早产有关,并不能确定不造成早产时,这些因素对神经系统发育是否具有影响。且国内外对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影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尽管在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肝细胞癌的高死亡率主要是肝内转移和远端转移的结果。然而,有关肝癌浸润和转移的机制尚不清楚。GRP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是一种参与调节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DJ-1蛋白介导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即探究DJ-1是否通过PTEN/PI3K/Akt/Nrf2信号通路调节NQO1、HO-1和GST等多药耐药相关效应蛋白的表达,进而参与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的诱发。方法:1.利用亲本的SGC7901胃癌细胞构建DJ-1稳定过表达的SGC7901/LV-DJ-1细胞;利用多药耐药的SGC7901/VCR胃癌细胞构建DJ-1稳定低表达的SGC7
有关企业避税行为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激进的避税行为一方面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现金流收益,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被税收监管部门处罚的风险。尤其是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企业避税的研究后,税收激进行为中所隐含的利益关系更加难以分辨。已有文献对于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研究集中于传统公司治理方面,考察来自公司内、外部治理环境对高管团队尤其CEO机会主义行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作用,而未揭开高管团队内部运作的
背景: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仅根据肿瘤TNM分期来指导结直肠癌的治疗,忽视肿瘤异质性,影响疗效。但,“量身定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治疗手段针对性低、毒副作用明显、药品无效耗费率高等问题。体外药敏试验有望实现个体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包括基于细胞系培养技术的体外药敏试验或细胞源性异种移植模型(Cellline-drived xenogra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