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表剂驱采出液的稳定性研究及处理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bird51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油田上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高效驱油技术---聚表剂驱油。聚表剂具备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双重性质,能够适用于很多复杂条件的油藏,是一种更加经济高效的驱油聚合物。聚表剂驱油作为新的聚合物驱油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发展前景良好。但是采出液中残余的聚表剂会使得采出液流变性和稳定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采出液集输与处理。因此研究聚表剂对原油乳状液流变性、稳定性及处理的影响,对于聚表剂在油田上更高效广泛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多种评价方法研究了聚表剂分子量、水解度和浓度对W/O及O/W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聚表剂对破乳剂和清水剂性能的影响。论文第一部分对渤海某油田的原油物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简单探讨了聚表剂的结构,同时利用降解实验制备了不同分子量和水解度的聚表剂。论文第二部分以模拟W/O乳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油水比(7:3,6:4,5:5,4:6,3:7)和聚表剂分子量(689万-1353万)、水解度(30%-41%)、浓度(50mg/L-300mg/L)等因素对乳液剪切流变性、破乳电压、热稳定性、油中水滴粒径分布及中值粒径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改变乳状液油水比时,水相中加入聚表剂后,对比空白样(不加聚表剂),乳状液的表观黏度、黏弹性增大,乳状液的粒径分布及中值粒径降低,乳状液的热稳定性和破乳电压也增大;随着聚表剂浓度的增加,乳状液的表观黏度、黏弹性均增大,乳状液的粒径分布及中值粒径降低,乳状液的热稳定性和破乳电压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2)当聚表剂分子量降低,对比加入未降解聚表剂的乳状液,其表观黏度和黏弹性降低,乳状液的粒径分布及中值粒径也增大,乳状液的热稳定性和破乳电压降低;(3)聚表剂水解度增大,乳状液的表观黏度和黏弹性增大,粒径分布范围和中值粒径大小降低,乳状液的热稳定性和破乳电压增大。简言之,聚表剂的分子量、水解度和浓度增大时,乳状液稳定性增强,从而导致乳状液的破乳脱水率下降。论文第三部分以模拟O/W乳状液(模拟采出污水)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光镊法研究了聚表剂分子量和水解度、浓度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接着用Zeta电位仪、分配系数实验和双偏振光极化干涉测量分析仪(DPI)测试分析了聚表剂对乳状液液滴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和空间位阻作用的影响,用界面参数一体化测量系统分析了聚表剂对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和扩张模量的影响,进而得出了聚表剂影响污水稳定性的深层原因。实验结果显示:(1)相对空白样(不含聚表剂),加入聚表剂后,乳状液稳定性下降,但是随着聚表剂浓度的增大,乳状液稳定性逐渐增强;聚表剂分子量降低时,乳状液稳定性增强;而水解度对污水稳定性影响受聚表剂浓度的影响较大,低浓度时(<200 mg/L),水解度增大,乳状液稳定性增强,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大,乳状液稳定性下降。(2)当污水中存在聚表剂时,污水中油滴间的静电作用和扩张模量下降,从而降低了采出污水稳定性;聚表剂的分子量降低,采出污水稳定性增强则是因静电作用的增强;聚表剂水解度增大后,采出污水稳定性变化则是因静电作用和界面膜强度的共同作用;随着聚表剂浓度增加,污水稳定性增强,主要是因为静电作用增强,界面张力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健康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方法:利用问卷、体检及座谈等形式调查目前老年人患病等身体健康状况及老年人体育锻炼、社会交往等健康行
大通沟南山岩体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组成,经地球化学样品分析得出,该岩体为亚碱性准铝质—过铝质岩,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
不改制,旱涝保收的制度扼杀了几乎所有人的积极性。改制,很可能出现的退休潮将把剧院变成一个空架子。
目的 探讨solitare支架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8年2月经过确诊符合支架取栓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7例,均行solitare支架取栓术,观察手术结果
赫尔巴特以反映论哲学观和观念心理学的思想为基础,提出了科学教育学和学科课程论的思想,反映论的认识观影响了他的系统课程论,而观念心理学则影响了他对起教学过程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