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欧美国家疾病致死原因的50%以上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我国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通过新作用机制的研究,寻找有效义安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因此靶向内皮细胞,纠正其功能紊乱,可有效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由于成熟内皮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其增殖潜能很低,导致其修复受损内皮的能力有限,因而需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外的干细胞来修复大面积创伤。最近诸多研究均支持内皮祖细胞学说。即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平时仅少量释放到循环的血液里,而当心肌梗死时,机体则动员更多的内皮祖细胞进入循环中,流动在循环血中的内皮祖细胞即到达损伤部位,黏附于受损血管表面,进行损伤修复。运动、他汀类药物、雌激素等对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正向作用,而内皮祖细胞维护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完整的机制一是修复内皮细胞,二是促进新血管形成。近年来,通过对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蛋白成分载脂蛋白A-I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载脂蛋白A-I的A型两亲性螺旋结构具有较强的脂质结合能力。其模拟肽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载脂蛋白A-I类似功能的两亲性螺旋肽类。目前国内外对模拟肽的研究,多集中于动脉壁和血液中的成熟细胞,而未有对血管壁祖细胞的研究报道。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免疫损伤假说,内皮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的破坏是病灶发生的关键起始点,而内皮祖细胞对内皮系统的损伤修复则是维持内皮完整性的关键环节。因此假设载脂蛋白A-I模拟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通过增强内皮祖细胞对动脉血管壁受损伤内皮的修复,从而保护内皮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最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载脂蛋白A-I模拟肽D-4F已被证实通过隔离氧化磷脂、诱导高密度脂蛋白重构及促胆固醉自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流出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然而,D-4F对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尚不明确。内皮祖细胞分离自成年男性志愿者,以摄取Dil-acLDL、结合UEA及流式细胞术鉴定。以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在加或不加D-4F的情况下,分析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粘附、NO产物及eNOS表达。与对照组相比,D-4F剂量依赖性的增强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粘附功能。然而,这些效应在与一氧化氮合酶阻滞剂L-NAME共孵育后减弱。而且D-4F能增加培养液上清一氧化氮产生和NOS蛋白表达。10μg/ml浓度D-4F对内皮祖细胞的促进作用与0.5μM辛伐他汀相当。我们的结果提示eNOS/NO途径介导D-4F引起的内皮祖细胞功能学改变,支持对内皮祖细胞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