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贡嘎山区土壤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_shang_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质类可再生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在农作物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包括秸秆、棉籽壳、木屑等农业废弃物的量十分巨大。分离并筛选出能够高效利用纤维素的纤维素降解菌是提高农业生产中纤维素物质转化率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旨在分离、纯化并筛选出能够高效利用纤维素的纤维素降解菌株,并经过一系列实验探究出所分离出的菌株在秸秆降解过程中的最佳组合方式,以期应用到实际生产环节中。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川西甘孜州高海拔区林下森林土壤中,共获得79株以纤维素物质作为其唯一碳源的菌株。2.从79株菌中筛选出了15株能在刚果红平板上形成明显水解圈的菌株,根据形态学鉴定表明,细菌4株、放线菌11株。以DNS法测试并计算了这15株菌株的纤维素酶活性,结果显示菌株112、110、174、154和146表现出较高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其CMC酶活性分别达到了78.13 U、75.05 U、71.75 U、70.65 U和65.15 U。3.15株供试菌株间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细菌之间与放线菌之间无明显拮抗作用,如菌株112、146、171、174之间无拮抗;部分菌株具有较强的拮抗性,如细菌110不能与146、147、154、171共存。该结果为混合菌群组合方式提供了参考。4.以玉米秸秆为底物,研究了单菌株与混合菌群对玉米秸秆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单菌株110、116、145、150、153、154、174和179在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的酶活水平相对较高,其中154接种9d后的酶活为所有单菌株中最高,达到48.90U;混合菌群组合A(110、116、174)和F(A+B)的纤维素酶活最高分别达到了47.74U和57.03 U,而组合F(A+B)对玉米秸秆降解酶活高于所有单菌株。5.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混合菌群组合F各单菌株110、116、174、147、154、171的分类地位,其中菌株110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abuli),菌株116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xylanexedens)、菌株147、154为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菌株171为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菌株174为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
其他文献
在国内对外水稻进行节水灌溉研究的基础上,2000年于湖北漳河灌溉试验站田间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进行节水灌溉对中稻(杂交稻)氮,磷,钾营养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主处理为节水
摘 要:艾思奇在解放后,继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工作,无论是哲学教科书的编写,还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宣传和研究,以及由此参与的哲学论战,无不显示出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对党的理论宣传事业的忠诚。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的局限,艾思奇在解放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借鉴。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概括解放后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