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板栗壳棕色素提取、精制及性质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以板栗壳为原料,采用微波萃取、超声波萃取和浸提三种方法提取天然棕色素.结果表明,加热浸提法能有效提取板栗壳色素,其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30%的乙醇溶液,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温度为100℃,提取时间为180min,固液比为1:40,在此条件下,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率为85.4%.详细探讨了板栗壳棕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板栗壳棕色素对光照、温度、还原剂、氧化剂、常用食品添加剂如葡萄糖、蔗糖、防腐剂、柠檬酸等稳定性较好;pH值对色素的影响较大,在碱性条件下色素的颜色加深,酸性条件下色素的颜色变浅;对金属离子而言,Ca<2+>、Mg<2+>对板栗壳色素的稳定性没有影响,而Fe<3+>、Fe<2+>、Al<3+>、Cu<2+>、Zn<2+>、Na<+>等离子的存在,则会破坏板栗壳色素的稳定性.以猪油和花生油作为底物,采用烘箱贮藏法测定油脂的POV值,研究板栗壳棕色素粗提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板栗壳棕色素粗提物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作用,在油脂中添加适量的板栗壳棕色素粗提物,能明显降低油脂的POV值;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板栗壳棕色素粗提物的抗氧化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柠檬酸的协同作用比维生素C更好.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板栗壳棕色素粗提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抑制效果,并确定了板栗壳棕色素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酰胺对色素进行精制,探讨了影响色素精制的因素.结果表明,聚酰胺对板栗壳棕色素的吸附与温度有关,而影响色素解吸的因素主要是乙醇浓度和洗脱流速,对着色力最强的组分采用化学显色法检测,结合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数据,初步确定板栗壳棕色素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这些研究结果为天然板栗壳棕色素的开发及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也为板栗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出了一条新途径.
其他文献
表面散射是最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对粗糙表面光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几何光学近似下,建立起Monte Carl
期刊
2020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云南经济发展也深受影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
期刊
EFG(Element-Free Galerkin)法不仅摆脱了网格的束缚,而且具有计算稳定性好、收敛速度快以及精度高等优点,另EFG法拓扑优化可有效解决有限元法拓扑优化中出现的重构网格等问
芝麻香油生产中采用的高温焙炒工艺导致芝麻蛋白变性严重,高温芝麻饼粕大多数作为肥料或饲料,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实现高温芝麻饼粕资源的综合利用,对高温芝麻饼粕蛋白的
为使油脂色泽的测定结果客观化,本论文自制了一套图像采集实验装置,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罗维朋比色片和油脂的色泽进行了研究.对罗维朋标准色片进行了6次重复性测定,
2020年4月28日起开始生效的《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是一部因应数字技术发展,为表演者进一步“赋权”和拓展保护范围的国际条约.本文简要回顾了该条约缔结及生效的经过,讨论《视
本论文立足于鸡肉深加工,探讨了鸡肉蛋白质在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功能特性,并结合所研究的理论开发出一些低温类的鸡肉制品。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碎鸡肉经过漂洗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今年是脱贫攻坚决
期刊
本文在确定碱法处理麦秸的优化条件基础上,优化了平板硫化机压合条件,利用乙酰化、微波、加热法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了改性,研究了三种改性对作为麦秸胶粘剂的粘结性、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