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剥离GaN基激光器的研制及其结构的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化镓(GaN)基蓝紫光激光器是目前波长最短的可见光半导体激光器,是下一代高密度大容量光存储(DVD)系统的关键性器件,在国防安全领域和激光全色显示、激光打印、大气环境检测、水下通信、双色激光探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市场需求。氮化镓(GaN)基短波长激光器的研究在科学和技术上依然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 目前GaN基激光器主要采用(0001)面蓝宝石(Al2O3)为衬底异质外延生长。由于蓝宝石衬底和GaN之间存在晶格失配和热失配,外延的GaN基材料中产生大量位错,通常达到107~109cm-2,形成众多的漏电通道和非辐射复合中心,严重影响GaN基器件的物理性能;另外,GaN晶面与蓝宝石衬底晶面相互错开30度,难以获得自然解理面,使得制备低损耗的腔镜面成为一大难题。本论文针对这些困难,运用激光剥离方法研制GaN基激光器并且分析其显微结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运用和发展了激光剥离技术(LLO)高效率、高质量制备透射电镜样品,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X射线能谱分析(EDS),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系统研究了GaN基激光器的显微结构和组分。主要分析了GaN基激光器量子阱中对器件电学特性和发光性质影响较大的V形缺陷。发现In组分可诱导所有类型线位错成为V形缺陷,并可以辅助V形缺陷侧壁的延伸,形成V形缺陷的同时线位错的能量被消弱,从而使位错密度降低。研究表明含In多层结构可有效降低刃型位错,也有利于有效降低螺位错。 (二)运用激光剥离技术(LLO)制备了具有自然解理腔镜面的GaN基激光器,镜面粗糙度为5nm左右,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自支撑GaN基激光器的光泵浦受激发射,并对已经制作电极的GaN基激光器实现了腔面解理,并取得自支撑GaN基激光器的电泵浦受激发射的成果。 (三)深入研究了激光剥离GaN外延结构中,高功率激光脉冲对GaN材料的显微结构的影响。首次发现在激光剥离的过程中,在GaN材料晶体内部形成的缺陷的不同类型和分布规律;建立了理论模型,证明剥离界面以上200nm范围以内产生的半环形缺陷为激光剥离诱导的冲击波所致,并且提出了冲击波的产生和卸载机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另外,在激光剥离后的样品中,首次用HRTEM在剥离界面以上的GaN材料中发现了再结晶的立方GaN(c-GaN)纳米晶粒,讨论了激光剥离导致的冲击波在界面立方GaN再结晶中的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GaN基激光器的研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其他文献
为实现地球上空中间层层顶和低热层MLT(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60-120 km)区域大气的温度和风速的同时探测,课题组研发了一台地基气辉成像干涉仪GBAII(Ground-Base
地层的抬升是盆地构造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多造成砂体的回弹,产生负压和增容效应,形成流体的低势区,成为油气运聚的最有利场所。目前对构造抬升时砂体回弹量的研究,大多在伺服机上
高中教学由于背负高考升学压力的特殊性及新课改实施较晚,教师还比较普遍存在理论上心仪向往之,而课堂上我行我素方法依旧.怎样加深高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他们实施新课
本论文利用非线性随机动力学的理论分析和随机模拟方法对乘性噪声驱动下双稳系统中的时间延迟效应进行了研究。 理论分析了求解时间延迟的福克—普朗克方程过程,并由此得出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体理论中的屏蔽效应、介电常数、等离子激发等概念,然后介绍了近期国际上对于石墨单层(graphene)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介绍了石墨单层体现的与以往
无线光通信因其无需频率许可,传输带宽高,组网机动灵活等,已成为宽带无线接入的最佳候选方案之一。本文对无线光组网的自动链路建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次提出将鱼眼光学镜头结合
本文应用MonteCarlo方法和有限尺寸标度理论研究正方晶格上含空位的O(2)自旋模型的相图和可能存在的三临界性质。本研究发现在低空位权重下,系统会发生KT相变;在高空位权重下,系
意粉来问:rn姐姐你好,我不喜欢自己的大学专业,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工作,该怎么办?rn就业是上大学的一个目标,但绝非唯一rn这应该是很多新晋大学生都有的疑问吧?我未试着分
期刊
重整化群的概念起源于量子场论,为了处理量子场论中的发散问题,人们发展了重整化群方法。由于物理量是客观的,应该与定点的具体选择无关,所以当定点变化时,有关的物理量应当保持不
传统化石能源的枯竭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氢因具有储量丰富、热值高、储存形式多样、使用洁净和可再生等优越性被认为是化石能源最合适的“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