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给肉牛饲喂混合低剂量β-受体激动剂,研究了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E)和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以及三种β-受体激动剂在肉牛血浆、尿液和毛发中的残留消除规律,旨在为监管肉牛生产中β-受体激动剂的非法使用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选取18头体况良好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平均体重257.9±33.3 k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不添加药物的饲料;处理组Ⅰ饲喂添加莱克多巴胺的饲料,添加剂量为670μg/kg体重;处理组Ⅱ饲喂添加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饲料,添加剂量分别为223.3、5.3和50μg/kg体重。给药期28 d,停药期84 d。分别采集给药第1、7、14、21、28 d和停药第3、7、14、28、42 d的血浆和尿液样品;给药第1、7、14、28 d和停药14、28、42、84 d的毛发样品。试验一:选取三组给药28 d和停药28 d的血浆样品,分别测定各组血浆中葡萄糖(glucose,GLU)、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生长激素(grow hormone,GH)、胰岛素(insulin,INS)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浓度。结果表明:(1)处理组Ⅰ和处理组Ⅱ肉牛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在给药28 d时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停药28 d时处理组游离脂肪酸浓度仍低于对照组,表明这两种添加模式下β-受体激动剂对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有显著影响,可以将其作为监管β-受体激动剂在肉牛生产环节中非法使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继续深入研究。(2)在整个试验期内,肉牛血浆中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表明β-受体激动剂对血液中三种激素水平无显著影响。试验二:选取处理组Ⅱ给药期和停药期各采样点的血浆、尿液和毛发样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所选样品中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浓度。结果表明:(1)肉牛血浆中三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在给药期内逐渐升高并达到峰值,在停药0~3 d内迅速下降随后缓慢消除。酶解后血浆中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浓度均显著高于酶解前(P<0.05),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给药第14 d(43.78 ng/mL)、给药第21 d(1.49 ng/mL)和给药第7 d(8.07 ng/m L)。(2)肉牛尿液中这三种药物的残留消除规律与血浆相似,酶解后尿液中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浓度均高于酶解前,达到峰值的时间均在给药第28 d,峰值浓度分别为3995.77 ng/mL、58.36 ng/mL和478.61 ng/mL。(3)毛发中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残留消除规律相似,残留量高且达到峰值的时间点均出现在停药第14 d,峰值浓度分别为1351.92 ng/g、88.36 ng/g和100.58 ng/g,随后各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停药84 d仍检测出了三种药物残留。(4)与血浆、尿液相比,毛发中三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高、消除缓慢,更适合用来长期监管肉牛生产环节中β-受体激动剂的非法使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在两种不同的β-受体激动剂添加模式下,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在混合低剂量添加模式下,通过对血浆、尿液和毛发中三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消除规律的分析与比较得出毛发更适合作为长期监管靶标。为监管肉牛养殖中β-受体激动剂非法使用提供技术支撑,并扩大了β-受体激动剂非法使用的监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