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太阳辐照度光谱仪对日指向跟踪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fwe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是地球气候形成和演变的驱动力,定期测量太阳辐照度,监测太阳活动对太阳光谱辐射的影响,对太阳、大气和气候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星载太阳辐照度光谱仪搭载黎明星平台,主要工作任务是获取165~1650nm光谱范围内高精度、连续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数据。光谱仪自动跟踪太阳的功能是连续获取高精度光谱数据的重要保障,为实现仪器高精度对日指向跟踪,本文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开展航天级光谱仪伺服控制系统的方案研究,提出了一种长寿命、高可靠性的驱动控制软硬件系统方案并完成系统设计。该系统具备与卫星平台数据交互、执行主控指令、驱动二维转台以及伺服控制功能。嵌入式驱动控制器采用经典的“FPGA+DSP”结构,将DSP的引导和应用程序与FPGA的码流数据共同存储在FPGA外扩的反熔丝PROM中。在保证DSP程序高可靠性引导与存储功能的同时,减少了DSP的外部存储芯片,节省了研制成本和电路体积。所研制的软硬件系统为本文的研究及载荷在轨工作奠定了基础。(2)开展光谱仪对日指向模型及误差分析研究,确保太阳进入导行镜的有效视场。仪器测量光谱数据期间,系统依据一台与谱仪光轴平行的导行镜测得的角偏移量来调整转台转角跟踪太阳。基于齐次坐标变换方法建立对日指向模型,反解出转台二维调整角度与太阳矢量、姿态数据、系统安装误差等因素的解析关系,驱动控制转台转动至目标角位置实现对日指向误差修正。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基于蒙特卡洛法对光谱仪的主要误差进行仿真分析并开展地面试验,结果表明指向误差低于0.35°,能够保证太阳处于导行镜的半径1°圆形视场中。(3)开展光谱仪对日跟踪的共轴控制系统研究,提高系统的对日跟踪精度有利于仪器信噪比的提高,为获取更准确的光谱数据提供保障。为补偿导行镜的角偏移量存在时间滞后对伺服系统性能的不利影响,建立了光谱仪对日跟踪共轴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转台转角与轨道运动的数学关系建立运动目标模型,并通过参数注入实现适用于每轨的Kalman预测滤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补偿系统的偏移量滞后,系统跟踪误差RMS由5.72″降低至1.43″,跟踪精度明显提高。(4)开展光谱仪对日跟踪的抗扰控制算法研究,光谱仪入轨工作后处于超低转速下运行,伺服控制系统需采用编码器观测转速的同时,还需克服系统的外部扰动及内部参数变化对自身控制性能的影响。为了提高系统的低速抗扰能力,推导了基于模型补偿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由于在轨跟踪速度近似为正弦曲线,引入跟踪微分器获取速度的微分进行前馈补偿以改善系统速度环跟踪精度;定量分析了编码器量化过程对系统的影响,并利用系统测量的角度信息,采用龙贝格观测器实现对转速的观测改善编码器量化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控制策略相比,本文所提出的低速自抗扰控制系统具有更强的抗扰能力和鲁棒性。本文从开展航天级高可靠性的伺服控制系统方案研究,到光谱仪指向策略研究以实现对日捕获,再到提出基于轨道运动模型的共轴跟踪算法补偿角偏移量滞后,最后对系统的低速抗扰性能进行改善,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星载光谱仪对日指向跟踪技术。文中对所提出的策略和算法进行了完整的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改善了光谱仪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为仪器在轨高可靠性的工作提供了技术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生物材料表面的反应首先是通过其界面接触生物环境,材料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生物功能的实现。由于蛋白质是介导材料-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参与者,因此生物材料表面蛋白的状态决定了该生物材料的最终功能。本文的目标一是阐明生物材料表面、吸附蛋白和细胞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设计更有效的生物材料表面用以调控细胞行为。在本论文中,对钛基质进行了化学和物理改性,并研究了不同化学和物理信号下材料表
本文针对电器上使用较多的聚合物PP、SEBS和PA6的阻燃需求,确定开发季戊四醇螺环双磷酸酯用于阻燃PP,开发有机次膦酸铝盐(次膦酸铝和苯基次膦酸铝)阻燃SEBS和PA6,再结合协效剂进行配方设计,开发阻燃的PP、SEBS和PA6制品,研究其热分解性能、释热性能、生烟情况、成炭情况、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揭示其热解机理和阻燃路径。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首次根据1st G磷系阻燃剂(PFRs)(阻燃
单宁酸是一种自然界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来源广泛、无生物毒性、价格低廉等优点。本文将其用于聚合物分离膜的表界面工程领域,实现了对非复合膜的表面改性、复合膜皮层与基底间界面性质的调控以及界面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实时原位监测。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发展了单宁酸/二乙烯三胺共沉积技术,系统的研究了沉积时间、沉积比例以及沉积溶液浓度对沉积效果的影响,并将其用于多种不同的疏水微滤膜的表面亲水化
环氧化物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备五元环碳酸酯是一种“绿色”固定CO2的方法。五元环碳酸酯由于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到锂离子电池以及聚氨酯等领域。本论文针对五元环碳酸酯在发光领域的局限性,创建了多种基于环碳酸酯的新型发光聚合物荧光材料,并将其应用到多色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s)领域。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四部分:(1)通过双环碳酸酯与二胺开环加聚,制备了固
由于有机物柔性、质轻、种类丰富可调控、加工工艺多样等优点,基于有机半导体制备的场效应晶体管(OFETs)、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发光场效应晶体管、存储器件、逻辑电路以及探测器等电子器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由于有机单晶内部很少存在缺陷及晶界以及本身具有长程有序性等特点,使得单晶的使用在有机半导体领域可以进一步提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从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除了电荷传输性能以外,有机光电器件中还需
石墨烯纤维是一种由石墨烯片沿着一维方向宏观组装形成的新型碳质纤维。2011年,浙江大学高超教授发现,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液在一定浓度下会呈现出奇异的液晶取向行为。受到这一现象的启发,高超教授课题组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出宏观连续的氧化石墨烯纤维。氧化石墨烯纤维经过还原之后就转化成石墨烯纤维。由于是以石墨烯作为唯一的构筑基元,石墨烯纤维在力学强度、导电性以及导热性等方面有潜力超越传统的碳质纤维,如碳纤维、
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数据及其脑功能连接网络中提取有效特征能够为深入理解人脑运行机理与脑疾病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视角,是目前脑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深度学习因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已经成为f MRI数据及其脑功能连接网络特征提取研究中的一项前沿热点。但是,现有的方法忽视了f MRI数据的深层时序特性以及脑网络
癫痫是一种广泛发作、影响严重的脑部疾病,脑电图检查是癫痫诊疗中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临床中仍依赖癫痫专家人工读图分析,研究者们则希望使用计算机、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自动处理癫痫相关脑电信号。如何选择合适的特征刻画癫痫脑电活动、结合不同癫痫脑电成分共同分析、在数量有限的有标签癫痫脑电数据集上学习,从而检测癫痫活动、定位癫痫病灶、评估共发功能障碍是癫痫脑电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机器学习的癫痫脑电信号处
本文研究了中国对南亚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聚焦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巴双边经济关系。本研究主要考察了1979年至2019年期间,巴基斯坦对于中国对巴政策及中巴双边经济关系的看法。本论文旨在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对南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本文在考察这一问题时从巴基斯坦的视角出发,特别关注中国对巴政策和中巴双边经济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对南亚国家政策的背景,并探讨了本文所研究的时期中巴对彼此的看法。
学位
现阶段,我国政府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各个途径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和规模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尽管如此,社会民众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不够认同,有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也对其职业身份有产生卑感,大多数学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充满无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处于政府高度重视与社会民众消极接受的矛盾之中。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与否源自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价值的理解。为了追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