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采用ERP技术对攻击性儿童进行了研究,考察攻击性个体的脑发育、脑功能情况以及认知神经特点.该研究首先采用Eron编制并由张倩、郭念锋等人翻译的"同伴提名量表"对济南市两所普通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共982名学生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出攻击性儿童48名.然后用DSM-Ⅳ的行为失调分量表对初选得出的儿童进行再次筛选,进一步确定攻击性儿童18名.在征得学校与儿童家长同意后,有效被试为9名,全部为男孩.这构成了该研究的实验组.按照性别、年龄等配对的原则,从剩余的儿童中选择在班级中表现较好的儿童9名,作为该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儿童的视力、听力、利手及近期内疾病与药物使用等基本情况的调查,确定这些儿童视力(含矫正视力)、听力均正常,近期内无疾病,没有使用过神经性药物. 该研究包括三个实验任务:1、听觉P300实验任务——采用Oddball实验模式,考察脑诱发电位的P300成分;2、STROOP字色测验任务,考察STROOP效应以及这一任务诱发的ERP成分;3、激惹情境测验任务.实验仪器为美国NeuroScan公司产32导脑自发/诱发电位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