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农村中小学生将近3亿,约占中小学生总数的80%。农村学校是基础教育的主体,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教育环节,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战场之一。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湘鄂渝黔四省边区6个地州市内的50个县市的3496所农村中小学(是指由乡镇一级管理、实行义务教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小学及乡村教学点)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进行调查(随机抽取120名体育教研组长、7200名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边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师资队伍、场地器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等五个方面的情况。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制约因素,充分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环境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提出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对策,为相关部门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学校体育现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改善学校体育的各种环境提供第一手资料和科学的参考依据。 调研结果表明:边区的6个地市州由于地理条件、民族分布、文化历史、社会经济等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在西部大开发,民族大发展的今天,这一区域由于共同的历史使命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超越行政区划的经济文化联合体,因此边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无明显的地区差异。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边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各级领导和教师的体育意识逐步加强,明确了学校体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课开课率明显上升,体育教师的学历、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了许多。目前边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思想陈旧,社会各界和各级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对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教育观念急需更新;其次是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再次是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地器材严重匮乏,尤其是村小和教学点;第四,学校体育科研总体水平不高,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由此提出发展边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的一些对策,为相关部门制定新形式下的学校体育有关政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