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长时间序列信号发生器设计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oudo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线性绝缘介质是指其电导率和(或)介电常数随电场变化而变化的绝缘介质。非线性绝缘材料具有简化绝缘结构设计、减薄绝缘厚度功能,在高电压复杂绝缘结构设计和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高压直流电缆主绝缘和附件绝缘结构以及高压复合绝缘子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因此,非线性绝缘介质的相关研究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而受到非线性绝缘测试技术发展的限制,非线性绝缘介质的相关研究举步维艰,因此开展非线性绝缘电介质暂态介电特性测试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对于非线性绝缘电介质暂态介电特性测试而言,需要长时间、非周期、多种复杂高压激励电压信号,而市售任意信号发生器无法满足其需要,因此设计出满足非线性绝缘电介质暂态介电特性测试需求的长时间序列信号发生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依托于NI Compact RIO硬件平台与Lab VIEW软件开发平台,设计了基于FPGA的长时间序列信号发生器。在硬件设计部分,确定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对硬件架构中的核心部件进行选型,并设计了合适的滤波器;在软件设计部分,对硬件平台中的上位机、RT和FPGA分别编程,实现上位机上的构建人机交互界面、波形显示功能;RT上与上位机和FPGA通信功能;FPGA上信号参数计算处理、D/A转换和信号输出功能。最后对信号发生器系统性能进行了信号种类、信号幅值、信号频率、系统稳定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论文设计的电压信号源能够产生长时间、非周期、多种复杂激励波形组合的电压信号信号发生器,经线性高压放大器后续放大满足非线性绝缘暂态介电特性测试需求,为非线性绝缘电介质暂态介电特性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课题针对我国铌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制取铌铁合金存在流程长、能耗大、铌品位低等问题,为了找到一种简单高效处理低品位铌铁矿、制备出铌铁合金的新工艺,为包头白云鄂博矿铌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工业化探索出一条较为高效的新途径,对使用包头白云鄂博含铌铁矿粉制取铌铁合金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气基选择性还原——渣金熔分——铝热还原的实验方案。使用HSC6.0热力学分析软件对气基选择性还原阶段的反应进行可行性分析,气基选
研究了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的种群增长和光合色素合成的调控作用,为探索外源L-肉碱促进海水小球藻种群增长的机理提供理论支持。本试验以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为研究对象,人工基础海水和f/2培养基为营养源,用0(对照)、5、50、100、200 mg/L的L-肉碱强化培养10 d,每天检测其种群密度,试验结束时收取全部海水小球藻样本并检测其种群增长,Fe、Mg元素含量,光合色素组成,色
由于民用数字图像传感器动态范围的限制,设备常常难以同时记录自然场景中所有的动态范围,导致所得图像同时包含过曝光和欠曝光区域,这种图像被称为低动态范围(low dynamic ra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已从单一的教师的教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转变,学生的个性差异受到更多的关注。学习风格指的是个人的天生习惯性的吸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日俱增的数据量、计算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难度。对于流数据处理技术而言,不仅受数据量的影响,同时也和数据的实时性息息相关,实时且准确的数据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用图像超分辨率算法提高图像分辨率,在很多应用场景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图像超分辨率(SR,Super-Resolution)是一种
氢能源的应用与推广成为二十一世纪能源发展的趋势之一,然而氢能的储存和运输是限制氢能源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基于制氢、储氢一体化的思路,开发制备系列铝基固体块状制氢材料,既可实现按照氢气的需求量即时产氢,又可解决短时期内加氢站基建成本高、周期长、推广进展缓慢等问题对氢能源推广所带来的阻碍。金属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理论上可以与水反应而产生氢气,但由于铝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在其表面生成
假肢通常由仿人体功能并能承载人体重量的支撑部件、仿人体外形的装饰部件和假肢接受腔三部分组成。假肢接受腔作为人体和假肢之间生物力学界面,是人体和假肢之间的直接连接
近年来,伴随着无人机行业的飞速发展,无人机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相应的,针对无人机的管控也亟待解决。分布式无源定位系统基于多个监测终端的接收信号,可实现无人机信号定位、跟踪轨迹等功能。利用无源定位系统,可以对无人机等典型目标进行无源探测与位置获取,满足重大活动无线电安保需求。本文主要从测向交汇定位与跟踪轨迹的关键技术这一方面对分布式无源定位系统展开研究与优化设计,包括:(1)对测向交汇定位原理进行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网络空间中的接入设备的数量急剧增长,造成其规模和结构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各种新型网络技术如通信协议、算法、网络架构等在投入应用之前必须经过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