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中,对语气词“呢”的功能存在诸多争议。一般来说,关于“呢”的功能有三种观点:最大化观点,最小化观点以及交际观点。根据最大化观点,“呢”拥有许多互相独立的语法功能。而最小化观点则认为,“呢”只拥有几个核心功能,其它众多功能都是从核心功能演化而来。第三种观点是交际观点,认为“呢”在陈述语句中起着交际语气词的作用,其作用是在交际过程中协商出一种说话人和听话人共享的共同背景。在比较我国著名戏剧翻译家英若城先生翻译的英语话剧剧本及汉语原文后,作者提出应该从礼貌视角研究语气词“呢”。在汉语话剧中,“呢”反映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一致”的语气。虽然人们并不总是彼此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是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不存在一致语气或意图以达到共识,他们的交际将面临困难,很难获得成功的交际。当听话人收到“呢”这个信号后,将在会话中采取合作的态度。根据上述分析,作者使用术语“一致语气标记语”来定义语气词“呢”,从而全面反映“呢”在会话中的作用。一致语气标记语“呢”具有四种功能,即凸显话语中业已存在的一致语气,接近一致语气,削弱敌对或负面情绪,以及反映话语参与双方的社会地位所折射的权利关系。作者研究了英若城先生对话剧《家》和《狗儿爷涅粲》中含语气词“呢”的话语的英译。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完全对应于“呢”的词。这应该容易理解,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英语不象汉语那样拥有众多语气词。不过,英语中还是存在一些能够表达“呢”在汉语中的那种一致语气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包括语法结构、语境、表示人际关系的尊称、间接语气,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等等。作者仔细考察了英若城先生的英译,发现在多数情况下,他的译文忠实传达了汉语的一致语气。传达汉语的一致语气对他的翻译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翻译的剧本是用于舞台话剧演出,而不是仅仅供阅读欣赏。作者还讨论了“呢”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语气词,只能翻译成特殊表达方式的原因。所有语言似乎都能够表达包括一致语气在内的礼貌语气,但是不同语言采取不同的表达策略和形式。文化和语言相互影响,最终衍生出反映了每种文化和语言的独特性的一致语气表达方式。所以,汉语中既然“呢”可以表达一致语气,而为了取得一致语气的对等,英语中虽然没有相应语气词,但有一些表达方式也可以获得和“呢”一样的作用。作者还建议对语气词所反映的礼貌现象进行跨文化的比较和研究,这对理解汉语中的语气词及其英译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