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活跃因素,其发挥拉动作用需以有效的投资为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投资保持高位增长,而背后却是严重的效率低下,恶性增资行为普遍存在。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因存在产权主体缺位、政府干预严重及激励不足等问题,其投资行为往往更多的体现社会性和政治性目标,偏离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产权制度变革,但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表现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的不同步性,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恶性增资行为屡见不鲜。代表企业的治理机制的股权结构是企业投资行为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而审计质量能够从外部对企业的治理产生影响。本文将结合影响企业恶性增资行为的内外部因素,以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方法,在我国特有的背景下来研究股权结构和审计质量对企业恶性增资行为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提供更多的经验证据。本文实证研究表明:1、股权集中度与恶性增资呈现倒U关系。且当第一大股东持有国家股或国有股时,股权集中度对恶性增资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2、股权制衡度对恶性增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第一大股东持国有股或国家股时,治理作用明显。3、审计质量对企业恶性增资具有治理作用。审计质量越高,恶性增资发生的程度和可能性越低。这种作用在第一大股东持有国有股或国家股的情况下,更为显著。4、当第一大股东持有国家股或国有股时,股权结构与审计质量对恶性增资的治理作用互补。而当第一大股东持有非国家股或国有股时,股权结构与审计质量对恶性增资的治理作用为替代关系。通过研究,得出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股权制衡度能够从企业内部对恶性增资产生影响,而较高的审计质量将抑制企业恶性增资发生。因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经济、法制体制和审计制度,减少国有股份的比例,有效实施股权激励,使得我国的企业股权结构更加合理化,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