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古筝协奏曲音乐创作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qylovez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军作为中国古筝界“秦筝流派”中的代表人物,是集教学、演奏、创作及筝史研究为一体的音乐家、教育家和作曲家。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筝曲音乐作品,无论在音乐的题材选择上还是体裁的种类上,都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尤其在筝协奏曲体裁的创作上,以中西融合的创作思维为基础,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族音乐独特的韵味,还汲取了先进的西方作曲技法,使音乐具有聚古跨今,集多种风格为一体的风格雅韵,受到广大听众的普遍喜爱和欢迎。本文以魏军先生创作的三部古筝协奏曲《源》、《大漠行》、《行者》为研究对象,试图将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西方作曲技法相融合对其进行本体分析,以同构思维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从三部古筝协奏曲的音乐本体分析入手,到宏观的结构布局、微观动机的相互关系上进行把握,再从音乐材料的构成与发展以及变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使分析具有客观有效、全面贴切的特点,从而更深入的解析魏军的筝曲音乐创作。用理性的思维解读作曲家的感性思维,从三部协奏曲的音乐创作中解析、提炼出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理念。本文由绪论和三章构成:第一章是对作曲家的艺术生平及筝曲音乐创作背景的概述。第二章音乐创作本体分析。在曲式结构、音乐的律动、旋律音调的构成与发展以及和声、织体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三章对三部筝协奏曲在同构思维下所表现出来的创作共性,音乐形态和作品中体现的艺术特征、审美理念以及艺术思想进行总结概括。本研究将西方作曲理论和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相结合对乐曲进行分析研究,在同构思维及民族音乐学的视野下对魏军古筝协奏曲的创作理念和艺术特征进行探索,最终得出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为魏军筝曲音乐的表演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魏军的筝曲音乐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提供鲜活的案例。
其他文献
<正> 2003年3月20日10:35分左右,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战争全面打响,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战争的爆发,不但对伊人民生命产生极大威胁,还将深刻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在全球经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目的:因此,进一步探究代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制定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研究人群来自上海嘉定基线(n=10 375)和随访人群(n=4499)。所有调查对象均现场进行标准化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导航应用已经逐步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物流运输和测绘等各个领域。然而GNSS技术的广泛
【正】"如果再不珍惜水资源,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警示语流行于世的时候,世界性的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正日益严重,而水资源治理也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2016年,我国政府提出了保障15.46亿亩耕地红线、保证当前耕地面积平稳、完成耕地数量与品质保护的总目标。在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及国务院重审此目标,同时对此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习主席主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明确表明,要绝不后退的秉承最为严格的耕地保障机制,并指出耕地保护工作应当秉承“占优补优、数量与品质同样重要”的发展策略。而提质改造工程是保证耕地数量同时提升耕地质量的最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土地利用现
期刊
一直以来,环境保护问题和企业技术创新问题都是世界各国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不容忽视的两个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环境所面临的雾霾肆虐、水体质量恶化、危险废物排放等问题仍然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不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的提升,重点是要造就、增强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其中重污染行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一方面,征收环保税可以使得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以创新成果来抵消税收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另
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政策的出台,各地纷纷落实跟进,发布了地方装配式政策,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空间布置灵活、标准化制作、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优越、绿色、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渐走进大众视野。2019年10月司法部发布《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文中指出“国家鼓励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隔震减震技术,提高抗震性能”。目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中,多数采用消能减震装置提高结构的
原粮清理是粮食入库和加工处理的重要一环,是粮食存储和加工质量的保障。回转清理筛是针对传统清理设备存在的产量小、耗能高、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基础
钛酸锂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可能应用于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然而,钛酸锂的电导率和理论比容量(175 mA h g-1)均较低,电极存在倍率性能差和容量低的问题。同时,由于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的机械强度和粘结力不高,由PVDF制备的钛酸锂电极结构稳定性一般,其循环性能也因此受到影响。本论文针对上述钛酸锂电极存在的不同科学问题,提出一套系统的钛酸锂电极的改性策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