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群体处于亲密关系建立的年龄阶段,失恋伴随恋爱同步产生。失恋作为重要关系丧失,也同样需要哀伤。本研究运用丧失与哀伤的视角看待大学生失恋后的哀伤反应,探寻大学生失恋后所经历的哀伤阶段,及大学校园等特殊环境下对于其哀伤过程所造成的影响,以期更加客观、科学地看待并关注大学生失恋,为失恋者的心理介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采取半结构化的形式进行访谈,了解大学生失恋后的哀伤反应及变化过程。招募并筛选谈恋爱分手1年以上的11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被访者年龄为22.7±1.85岁,其中男性4人,女性7人。在对访谈录音进行誊录,并对誊录文本资料编码分析后,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被访失恋者其失恋后经历的哀伤阶段大致可分为情绪、行为反应强烈;情绪低落、行为减少或转移注意痴迷其他事情;寻找与分手者的连接:放下感情、适应和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等四个阶段。(2)部分被访失恋者在失恋后的哀伤过程中,因某些情况呈现不同哀伤表现。有被访者在对方找到新的男/女朋友后再次引发类似分手最初阶段的较强情感反应;有被访主动分手者在哀伤前期存在轻松、愧疚等情绪反应;有的被访者表示在分手时短期内有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时,哀伤反应会有所滞后与压抑;有被访自尊心强的失恋者在分手后表现出与内心想法相反的行为。(3)因大学有较多自由支配时间使有的被访失恋者在分手前期多宅在宿舍消磨时光;校园恋人分手后因空间距离近、生活交集多,在哀伤过程中也会导致较多情绪反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心理咨询等资源为被访失恋者哀伤过程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哀伤过程中有被访失恋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处理哀伤。由此,大学生失恋后的哀伤反应呈现一定阶段特征,与丧亲等哀伤阶段模型有相似性。哀伤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失恋者本身的特征会使哀伤阶段有一定变化或呈现不同反应。大学环境对于大学生失恋后的哀伤过程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关注其积极或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