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晶界偏聚特性的研究

来源 :钢铁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k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质晶界偏聚是引起材料性能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晶界偏聚分为平衡偏聚和非平衡偏聚两种。McLean等建立的平衡偏聚理论以及Xu等建立的非平衡偏聚理论构成了研究晶界偏聚的完整理论体系。   本文基于已建立的非平衡晶界偏聚理论,并根据GH4169合金中溶质晶界偏聚研究的现状,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工作:   1.对非平衡晶界偏聚的临界时间现象进行了研究。   临界时间现象是非平衡晶界偏聚区别于平衡晶界偏聚的最基本特征。它的发现和提出是非平衡偏聚理论的重要进展。基于非平衡晶界偏聚理论的研究现状,对临界时间现象的发生机理、实验证实以及在材料脆性预报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临界时间现象在非平衡晶界偏聚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2.确认了NiCrMoV钢中Ni和Sn的晶界共偏聚特征。   基于非平衡晶界共偏聚模型,分析了NiCrMoV钢中Ni和Sn的相互作用规律,确认了Ni-Sn的晶界共偏聚特征;并计算模拟了不同相互作用系数下Sn的偏聚动力学引起的Ni的偏聚动力学,进而确认了该合金体系中Ni-Sn的近似相互作用系数。   3.实验证实了P、B、S三种元素在改型GH4169合金中的晶界偏聚特征。   采用俄歇电子能谱仪(AES)测量了不同固溶温度、相同时效温度热处理后改型GH4169合金中P、B、S的品界浓度,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热处理制度下三种元素的晶界浓度的差别,确认了P、B、S三种微量元素在改型GH4169合金中的晶界偏聚特征。
其他文献
藻类有机物成为了饮用水氯化过程中有害消毒副产物(DBPs)的重要前体物,但是藻类有机物生成消毒副产物的特点研究仍很有限。本文选取典型蓝藻-铜绿微囊藻为代表,研究了藻类有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栖居地之一和海洋-陆地相接区域,沿海和河口环境的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由于金属能够在环境中永久存在,具有潜在的生物风险以及在沉积物中能出现较
锆钛酸铅(PZT)作为一种压电性能优良的压电陶瓷,已经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如飞机发动机的压电点火器等。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压电陶瓷零部件的压电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不
钛酸锶钡(BaxSr1-xTiO3)具有介电常数较大且随外加直流偏置电场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所以被广泛用作相控阵雷达天线中介质移相器的材料。BST薄膜用作微波调谐材料时,要求尽量高
本文首次采用金属气相真空弧离子源(Metal Vapor Vacuum Arc Ion Source,简称MEVVA源)进行离子注入在硅(100)上合成了具有自组装效果的FeSi2纳米线/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
泡沫陶瓷过滤器因其对金属液的良好净化作用,正广泛应用于各种合金产品的铸造生产中。氧化镁泡沫陶瓷对镁合金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而高纯氧化铝具有较高较好高温性能且价格便
本文以Zr B2基超高温陶瓷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本征脆性及极端条件下材料内部缺陷对性能影响大等问题,利用超声波无损检测及Nano-CT的方法实现了超高温陶瓷内部缺陷的精确表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