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台关系渊源深厚。两岸由于同文同种,又具有相似的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农业合作具有很好的共同基础。随着合作的领域、区域不断扩大,技术层次不断提高,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其中,闽台两地农产品的竞争力如何以及哪些农产品具有出口竞争力等问题深受各界关注。同时,在应对加入WTO对农业的冲击而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时,两地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品种和出口地区雷同引发的相互竞争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具体分析闽台农产品的竞争力,化互竞为互补,提升闽台农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对闽台农产品竞争力进行比较与分析。首先从国家国际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海峡两岸农业竞争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整理大量闽台两地农产品贸易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比较分析了闽台两地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和各自竞争优势所在,认为闽台两地农产品虽存在竞争,更具有互补性。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共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并从直接投资、合理选取重点合作产业与合作方式、加强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加强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和实施多元化策略等角度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大于福建,但福建农产品出口呈现增长的潜力,而台湾农产品竞争力处于衰退之中。台湾致力于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新兴产业和精致农业,在现代化过程中积累了资本、技术、市场经验、营销网络等丰富的现代生产要素。但受制于资源与环境,台湾农产品基本上缺乏比较优势,大多数产品的比较优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并且这一趋势仍在继续。福建得益于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缺乏。相似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彼此在种植制度、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同构特质,从而使两地农产品在出口品种和出口市场上难免出现相似性和竞争性。但农业基本生产要素、产品结构、农业科技资源等差异使得两地农产品具有互补性。两地应本着“双赢互惠”原则,从消融冲突角度考虑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大农业观”进行合作,实现两地生产要素融合,以共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