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裂液稠化剂是压裂液起传递压力、携带支撑剂、形成地层裂缝功能的重要物质。根据压裂液对稠化剂高粘度性能要求,结合现阶段疏水单体设计方法,合成了DM-16疏水单体,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红外、核磁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与理论产物一致。并对产率以及表面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产率达到了90.6%,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30mmol·L-1,在临界胶束浓度时其表面张力为28mN/m。将合成的DM-16疏水单体、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为最终聚合反应单体,进行共聚。单因素优化法确定了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单体配比75:23.8:1.2、反应温度50℃、单体质量浓度20%、引发剂加量0.2%(单体质量计)、pH为7、反应时间5h。对产物进行了红外、核磁分析,证明所得产物为理论产物。对聚合产物的溶液进行了性质分析:疏水缔合聚合物的临界缔合浓度(CAC)为0.4g.dL-1;抗温性良好,90℃时溶液粘度仍然能达到30mPa-s;抗盐性表明NaCl和CaCl2对聚合物溶液的影响是不同的,CaCl2由于存在二价离子,随着浓度升高,粘度没有升高的阶段;抗剪切性良好,170S-1剪切2h,粘度由初始的55mPa·s降到47mPa.s,粘度保留率达到85.5%;采用SDS和SDBS考察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粘度逐渐升高,通过SEM扫描电镜时发现胶束的存在增强了疏水缔合效应。采用戊二醛和乙酰丙酮锆作为复合交联剂,分析了温度和pH对交联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交联剂的配方,两者质量比为1:1,两者各占聚合物质量的15%,pH为2。确定了最终压裂液配方:稠化剂,疏水缔合聚合物(0.5%);交联剂,乙酰丙酮锆(0.075%),戊二醛(0.075%);温度稳定剂,Na2S2O3(0.1%~0.3%);破胶剂,K2S2O8(0.01%~0.1%);粘土稳定剂,KCl(1%~3%);助排剂WD-12(0.5%)。通过流变性能测试,在0.1~10Hz范围内储能模量G’大于耗能模量G",得出了η=0.23,κ=19.49,确定该压裂液体系是假塑性流体,利于携砂和形成长的裂缝;考察了压裂液的抗温抗剪切性,当温度达到125。C时,溶液粘度仍然能够达到50mPa.s;170s-1,100℃下持续剪切1.5h粘度变化不大,说明该体系抗剪切性质优异;通过携砂性的评价,24h的沉降实验可以发现该压裂液具有非常好的携砂性;研究了压裂液的破胶性能,得出了在不同温度下所需破胶剂的加量,并对几组破胶液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破胶液粘度均≤10mPa.s,表面张力均≤36mN/m,界面张力≤3.4mN/m,残渣含量均≤73mg/L,可以减少对地层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