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溶性阴极界面聚合物和小分子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d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能源危机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寻找新型、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目前科学家的研究热点。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具有柔性、轻薄、可溶液加工、潜在低成本等优点,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因此开发高效给、受体材料以及不断优化器件加工工艺,是提高器件效率的关键。本论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设计合成新型醇溶性共轭聚合物,研究其应用于倒装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阴极界面修饰作用;二是开发了新型小分子给体材料,并研究其在正装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中的性能。在第二章,设计合成了主链中含有间苯和3,6-芴单元,侧链含有二乙醇胺极性基团的醇溶性共轭聚合物PmP-NOH和PmP36F-NOH,这两个聚合物薄膜状态下吸收边在350nm以下,具有目前文献报道的醇溶性共轭聚合物最宽的带隙,且HOMO能级在-6.1eV左右。在活性层为PTB7:PC71BM的倒装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中用作阴极界面材料,有效降低了ITO的功函数,分别获得8.58%和8.33%的器件效率。在第三章,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膦酸酯甜菜碱功能化的共轭聚电解质PFNPO,表现出与PFN相似的光学性能、电化学性能。膦酸酯甜菜碱基团的引入,既保证了聚合物在极性溶剂中良好的溶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离子的运动范围。我们发现该聚合物能有效降低ITO功函数,促进阴极ITO对电子的收集,在活性层为PTB7:PC71BM的倒装器件中,获得8.04%的器件性能。在第四章,我们将炔键引入到小分子共轭主链中,合成了RDN-E-BDT和2CN-RDN-E-BDT以及DPP-E-BDT和DPP-E-BDT-T四个分子。引入炔键主要是因为(1)从化学合成角度而言,这四个分子均采用Sonogashira反应得到,在单体制备以及最终偶联过程中,避免使用锂化试剂以及高毒性锡中间体;(2)炔键的弱吸电性,可以有效降低分子HOMO能级,从而提高器件的开路电压Voc;(3)炔键柱状电子云特性,对分子间的π-π堆积以及电荷传输更有利,并且可以缓解相邻芳香单元之间的位阻,提高分子的平面性。我们将小分子RDN-E-BDT和2CN-RDN-E-BDT用作给体材料时,选用了吸收互补的聚合物N2200作为受体材料,制备太阳电池器件,得到Voc高达0.98V;对于DPP-E-BDT和DPP-E-BDT-T为给体,PC71BM为受体的器件,我们也得到了0.9V的Voc,因此在共轭小分子中引入炔键是提高器件开路电压的有效手段。同时,对于DPP-E-BDT和DPP-E-BDT-T两种给体,其器件效率分别高达4.19%和7.12%,效率明显高于不带炔键的DPP-BDT骨架结构的小分子给体。在第五章,我们在BDT-DPP外围连接两种共轭单元,合成了T-DPP-BDT和RDN-T-DPP-BDT两个小分子,有效延长了主链共轭长度,拓宽了吸收,将其用作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给体材料,得到4.46%的器件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青少年烟草广告调查问卷对382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单因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支架置入术后不同抗凝药物对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以及其副作用。方法 :对 884例冠心病患者置入 12 3 2个支架 ,在 6~ 12月的短
■库尔斯克,本来仅是前苏联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竟然名震四海! ■在这部报告文学里,作者用生动的笔触,记述的就是当年发生在这个小镇上的、人类战
夏衍的散文《野草》的两个英译本(张培基译和刘士聪译)都是出色的汉译英佳作,二者的译作各有千秋,在词句选用、句式结构、叙事方式上都有各自的风格。该文通过对两个译文的对
HD实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元月成立,公司的注册资本为8200万元,资产总额1.4亿元,现在职员工有500多名。公司主要从事禽畜扩繁养殖、禽畜饲料生产等,是集种、养、生产加工、销售
目的研究蜂毒素影响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凋亡的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1、2、4、8、16、32μg/ml)蜂毒素处理SGC-7901细胞不同时间(12、24、36、48、72h)后,采用MTT法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血清浓度与冠心病及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10例冠心病患者和310例健康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记录和检测血脂、空腹血糖、
在“绿色环保”理念的引领和“能源危机”现实的推动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因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能量回报率高、无毒等优点广受科学研究者们的青睐。此外,二维碳系材
为观察PCNA基因反义RNA表达质粒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效应,用DNA重组法将人PC-NA基因反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DOR-neo中,构建成PCN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DR-PCNA,用LipofectAMINTM介导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并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