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中国136家三级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的现状并分析自评“不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2017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效果第三方评估”所评估的136家三级公立医院为样本医院,在样本医院内采用二阶段分层等距抽样的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自评相关的问卷调查(医护人员自填)。本研究采用“您认为您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非常差’ ’差’ ’一般’’好,’非常好’ 5个选项)”作为心理健康自评条目,测量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的现状;同时将“非常差”和“差”定义为“不健康”,并重点从医护人员的感知压力、工作负荷、医患关系、职业认同、对当前行医环境的满意度和医院有关制度方面探讨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影响因素。医生和护士之间心理健康自评(Likert5级)现状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forward:LR法)。[结果]对20786名医生和27575名护士填写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为16.21%,高于护士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10.76%)。男性、“30到39岁”或“40到49岁”、离异或丧偶状态、中级或副高级职称、无行政职务、税后月平均收入在10000元及以下、儿科或急诊科、地方医院、西部地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医生,其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比例相对较高。“30到39岁”、离异或丧偶状态、初级职称、无行政职务、税后月平均收入在7000元及以下、儿科或急诊科、地方医院、西部地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护士,其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比例相对较高。在医护人员中,感知压力水平为中等压力或高压力、近一个月倒夜班“5次及以上”、过去一年经历过医患纠纷、过去一年经历过来自患方的暴力、对目前国内行医环境的满意程度较低是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可能的危险因素,对“可以很好地兼顾工作和家庭”“本院同事间配合与信任度高”“从事的职业得到社会认同与尊重”“本院的收入分配方案起到激励作用”“本院的晋升制度合理”的认同态度为“不认同”或“一般”是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可能的危险因素,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6-7小时”、“7-8小时”和“(?)8小时”是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可能的保护因素。[结论]医生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高于护士。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在不同年龄、婚姻状态、最高学历、职称、行政职务、税后月平均收入、科室、医院类型和地区上的分布有差异;不同性别医生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有差异,而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的比例无差异。感知压力、近一个月倒夜班频率、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过去一年是否经历过医患纠纷、过去一年是否经历过患方暴力、对目前国内行医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可以很好地兼顾工作和家庭”“本院同事间配合与信任度高”“从事的职业得到社会认同与尊重”“本院的收入分配方案起到激励作用”“本院的晋升制度合理”的认同态度是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自评“不健康”可能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