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各个普通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个普通高校为了提升自身对外形象和知名度,都在想方设法地探索有效的途径。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普通高校逐渐成为培养高竞技水平、高文化素质的后备竞技人才基地,许多高水平运动项目的比赛也在普通高校范围内逐步开展,平台众多,形式多样。在培养高水平后备竞技人才的同时,普通高校的对外形象和知名度也通过一系列的比赛得到了广泛的宣传,让社会大众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竞技体育逐步成为各普通高校关注的焦点,如何打造自身的竞技体育品牌,使其成为展现普通高校自身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一个窗口,成为各普通高校重视的一个方面。为此,对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品牌的建设开展一定程度的研究就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我国七所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不同的特点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针对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品牌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七所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在目标定位上,主要以培养高竞技水平和高文化素质的学生运动员、提升学校对外知名度、促进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目标。2.七所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在综合实力上,都拥有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完善的运动训练硬件设施和高水平的教练员团队,都取得过突出的比赛成绩。3.七所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品牌的特色运行模式有:“一条龙”运行模式、“校企结合”运行模式、“校体企”三结合运行模式、“竞教结合”运行模式、“体教结合”运行模式。4.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品牌的内涵,包括定义和构成要素: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品牌定义为以学校某个具有代表性的竞技体育项目为标识,以其独特个性和强大实力为特征,且被社会广泛认可,并成为有效促进普通高校综合实力发展和知名度提升的实体。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品牌三个构成要素分别为:目标定位、综合实力(经费投入、硬件设施、教练员队伍水平及比赛成绩)以及特色运行模式(招生工作、学籍管理、训练竞赛、日常管理及教练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