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讯终端产品多路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G/5G无线应用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了光纤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光模块作为光纤通讯的终端产品,在无线、传输、数据中心和接入网市场,都将迎来快速增长。2019年至2022年,是无线4G向5G过度的阶段,光模块速率也从10G提升到25G。企业现有的10G测试仪表,已无法满足25G光模块的测试需求。而10G光模块需求短期仍在增长,如果通过购置设备的方式扩大规模,企业将面临产品换代后产能过剩的风险。在现有设备基础上提升测试效率,是把握10G市场增长且规避投资风险的最佳方案。“进口仪表成本高,测试效率低”是光模块制造业的行业痛点。测试系统是由不同功能仪表组成的,且测试仪表只有单输入端口,即单次只能测试一支产品。产品测试完成后,人工更换测试件耗时长,且系统整体处于等待状态,这是影响测试效率的主要问题。本课题通过深入了解测试系统的实际需求和业务功能,对传统测试系统和国内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选择采用扩充硬件通道数的方式实现多路测试,并对测试系统软件进行了重新开发。软件通过多路连接控制,实现了人工操作和产品测试异步并行,解决了系统串行效率低的问题。软件整体实现了测试脚本功能调用设计,在测试脚本中实现测试逻辑,并且测试逻辑变更不再需要软件升级。本课题研究成果,已在光模块制造企业落地实施并大规模推广使用,多路测试系统的测试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30%。该系统为企业节省设备投资超2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其他文献
随着乡村土地流转,土地开始规模化经营,零散土地开始集中形成万亩连方大田,并引入大型平移式喷灌机进行灌溉。由于单次灌溉成本巨大,导致对节水灌溉的需求非常迫切,本文基于
根据定西县气候资源的变化周期,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定西县1958-2000年粮食作物的平均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在8%以内,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践运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