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态工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农田、林地、苇地等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固定与降解作用(如土层过滤、土壤粒子和植物根系吸附、生物氧化、离子交换、土壤微生物的降解),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最终实现污水的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是一种低费用、低能耗的污水净化方法。 本文由室内和野外两部分试验组成,主要研究土地处理系统对典型河流污水的净化效果,以及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土地处理系统内部的浓度变化,并分析了进水负荷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1)室内试验中,模型内部不同深度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比较复杂。在模型进水期间,各点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很大。在适当的进水流量下,各点的污染物浓度相对稳定,且变化趋势相似。此次试验在土壤不同深度,各点污染物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2)在室内模型试验中,四个模型沿程第一段对氨氮、COD有稳定且较高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80%和90%,沿程磷的变化比较大,出水浓度随进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最终的去除率在50%~80%之间。(3)野外坡地根据季节和进水负荷的不同,沿程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不同。11月份,植物坡地和砾石坡地对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0%,去除主要发生在第一段;两种坡地内COD的浓度是沿程线形下降的,最终去除率在50%~75%之间;砾石坡地对色度的去除率在80%以上,而植物坡地只有35%的去除率;两种坡地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都在50%左右。7月份,两种坡地沿程氨氮浓度有所波动,但最终出水浓度较低,去除率达50%以上;两种坡地内COD的浓度是沿程线形下降的,最终去除率在50%~75%之间;砾石坡地对色度的去除率在80%以上,而植物坡地只有50%的去除率;两种坡地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只有20%~30%左右。(4)室内和野外试验中,进水负荷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的影响都比较大。试验结果表明,进水负荷对氮的去除影响大于对COD的去除,所以在选择合理的进水负荷时,可将氮作为主要设计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