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长期以来,隐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从柏拉图的修辞定位,到整合理论的在线表征与融合,从一词多义,概念隐喻到语篇隐喻,隐喻无处不在。学者对它的研究也囊括了单一语言,双语甚至多语的范围。从隐喻的文化,历史,地理缘由,人们对隐喻的探寻也不断深入。Lakoff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这标志着隐喻研究真正进入了认知语言学领域。人们开始把隐喻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联系起来。隐喻不再仅仅是表征的手段,也是认知的工具。在人对世界不断的认知中,周围可用的一切丰富了人们的认知,也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在不断的互动中,动物和动物隐喻在语言中的表征地位不断凸显。研究角度也不断推陈出新。成语作为人们语言智慧的结晶,自然也蕴含了丰富的隐喻资源。且数量较为固定,便于搜集整理和研究。但是我们发现,鉴于文化语言学整体理论体系的出现时间较晚,国内外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成语进行研究的文献比较少。虽然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成语的文献还是不少,但是从文化语言学的文化意象,文化隐喻和文化范畴的角度分析成语中的语言和文化概念化的文献就更少。而在当今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探究语言文化,推广汉语文化,也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本文将应用文化语言学的核心理论和分析框架,即文化意象,文化隐喻和文化范畴去分析汉语中虎字四字成语中的汉语文化内涵,并探讨其应用,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本文将立足文化语言学核心理论和分析框架,将收集到的汉语虎字四字成语进行分类分析,运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描述分析和理论分析,还有文献阅读。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汉语虎字四字成语的文化意象,文化隐喻和文化范畴有和特征(2)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有何重要的应用。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成语富含丰富的中国文化的文化图式,文化隐喻和文化范畴。这些研究结论和分析结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和中国文化传播都是有重要意义的。鉴于理论和分析能力的限制,文章所涉及到的研究问题有待于后续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