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的经济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变革发展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不断壮大,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型企业能很好地做出调整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目前,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巨大,所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被国民所重视。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过高、市场需求下行压力加大,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企业订单不足等挑战。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分析,一方面,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不够,创新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面临缺乏资金、人才、信息等诸多困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不高,在我国仍然有大量企业集中在传统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存在缺乏核心技术、同质化发展、主业聚焦度不够等问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数据显示,在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进程中,资金是主要问题,信用风险仍然是贷款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所以,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价体系,是改善企业与银行等贷款机构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小企业市场来说必不可少。不论是对于个人投资者还是企业自身或是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都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信用评估体系方面,我国的信用评估体系较国外来讲起步晚,但是目前也发展的比较成熟,我国的很多学者借鉴国际主流信用评估模型,取之精华,联系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有效的做出判断。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能够让贷款方更多的对中小企业授信,达成“双赢”。本文首先交代了文章的背景和意义,交代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了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思路,重点以及难点。然后简要概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定义,特点,作用和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信用风险的定义,产生原因和特点。之后,分别描述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类信用评估理论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分别是:专家评价法,信用评分法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对比了一些模型后本文最终选取了logistic回归进行建模,实证主要利用2019年全年的中小企业板的企业财务指标数据和非财务指标数据,选取了8个方面的评估指标分别进行筛选,包括:偿债能力指标,经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风险水平指标,社会责任指标,股权集中度指标,高管激励指标。最终筛选出通过检验的因子进行主成分的提取来建模。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非财务指标的回归模型的准确度要优于纯财务指标的回归模型,并且本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基于非行业划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共同考虑,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