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1蛋白在牛卵成熟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team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哺乳动物卵子减数分裂调控中,MPF(CDK1-Cyclin B1)的活性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P21蛋白是最早被发现并证实具有CKIs作用的Cip/Kip家族成员,在低等动物卵子中已经证实P21可以直接的抑制CDK1激酶Thr-161位点的磷酸化,从而抑制MPF的活性,但是P21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调控中的作用尚未报道,这就是本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以牛卵母细胞为试验材料,首先利用地衣红染色技术观察了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以及减数分裂到有丝分裂转换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学变化,确定了牛卵母细胞各时期的具体时间段;其次从牛成纤维细胞中克隆了p21基因,并构建了pVenus-P21真核表达载体;最后运用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了P21在牛卵中的表达与定位,通过超表达与干扰P21蛋白初步研究了P21在M-I期和M-II期中的功能。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通过地衣红染色系统地观察了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学变化特征,据此确定不同培养时间段中卵母细胞所处的细胞周期时相,建立了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的时间进程表,即在体外培养05.45 h,11.40 h,13.15 h,17.10 h,18.3524 h,大部分卵母细胞分别处于GV期、GVBDpre-M-I期、M-I期、A-I期、T-I期、M-II期。然后比较了三种化学激活方法(Ionomycin单独使用,Ionomycin联合6-DMAP,Ionomycin联合Roscovitine)对牛卵第二极体排出以及原核形成的影响,发现Ionomycin单独使用或联合Roscovitine使用时,2 h后就有大量第二极体排出,在孤雌激活8 h后就有原核形成,在孤雌激活后1618 h原核形成数达到最高;而应用Ionomycin联合6-DMAP使用时,会抑制第二极体的的排出;Ionomycin联合Roscovitine同样能达到Ionomycin联合6-DMAP孤雌激活牛卵的原核数。2.利用RT-PCR技术成功从牛成纤维细胞中克隆得到p21基因的CDS全长序列,经与NCBI上公布的p21序列对比,同源性为100%。将其连接到pVenus真核表达载体上成功构建了pVenus-P2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la细胞及其体外转录的cRNA显微注射卵母细胞后均能正确表达和准确定位。3.在mRNA水平上分别检测了不同组织以及卵母细胞与胚胎发育过程中p21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21在颗粒细胞中表达较高;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M-II期表达相对较高;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以囊胚中p21 mRNA表达量为最高。此外,P21蛋白在卵母细胞核内分布远较细胞质丰富,表明P21具有核定位特性。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P21可以阻止卵子进入M-I期,同时促进卵母细胞从M-II期退出。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建立了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的时间进程表;P21在卵母细胞成熟各时期中均有表达,P21定位在染色体及周围结构上;P21阻止卵母细胞进入M-I期,但促进卵子从M-II期退出。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奶山羊生产大国,近几年国内外的山羊奶消费热激发了业内专家对高产奶羊品种选育的高度关注。我国是养殖大国也是人口大国,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畜争粮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大力发展节粮环保和优质高效的奶山羊产业,对于转变我国奶业发展方式,促进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有效增加母羊胎产羔数和产后成活数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益,而且可以促使我国的养羊业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多年以来,对奶山羊品
氧气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缺氧会使生物机体发生损伤甚至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生物体对低氧的适应性调节是通过一系列基因表达变化来实现的。94%的人类基因都会发生可变剪接,可变剪接作为调节多细胞动物组织中基因表达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机制与癌症在内的很多疾病相关联,很多缺氧相关基因也是以不同剪接变体参与缺氧应答并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丰度基因在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液体藻类固相接种培养的试验,对人工固体培养(沙/土培)藻类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营养需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光照、水分以及不同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在对藻类的液体藻种进行固相回接培养时,接种后藻类的生长要经历一个环境适应期。除营养试验外,本研究中这个环境适应期出现在接种后的前11 d,在此时期藻类生物量持续减少,生长曲线也表现出下降
近年来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其中,乳腺上皮细胞是乳腺生物反应器的靶细胞,外源重组基因经翻译修饰可在乳腺上皮细胞中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蛋白,因而乳腺上皮细胞是检测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研究针对人β防御素3基因(humanβ-defension-3, hβD3)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转染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原代分离、培养了山羊乳腺上皮
本实验以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3种分布广泛的优势种: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a)、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人工控水的方法在3种不同水分处理下:(1)适宜水分处理(CK):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2)中度干旱胁迫处理(MD):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55%;(3)重度干旱胁迫处理(S
采用同源重组原理进行基因敲除,需要构建有效的打靶载体,但是目前常用的基因打靶载体在一次打靶中只敲除目标基因的一个等位靶基因,如要敲除一对等位基因,其操作和筛选都较困难。为解决这一技术难点,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通用型等位基因双敲除打靶系统,并且对该系统进行了验证。该等位基因双敲除打靶系统由pGT-V1和pGT-V2两个互补的打靶载体组成,分别带有新霉素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Neo/EGFP)和潮霉素基
本研究以1:10000地形图为基础,通过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2对其进行数字化,获得流域景观斑块类型现状图;拟合景观斑块图与DEM,获得各景观类型在不同海拔、坡度、坡向上的分布情况;利用Fragstats3.3计算景观指数,分析了县南沟流域景观格局特征;整理汇总2004年县南沟流域斑块构成数据资料,研究5年来县南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以期为景观格局优化和
在经典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以现有的青藏高原黄耆属植物为材料,进行ITS序列和trnL-F序列扩增分析,ITS序列扩增产物采用单向引物测序,trnL-F序列扩增产物采用双向引物测序。测序结果用ClustalX2软件进行比对、排序,手工校正。以3种锦鸡儿为外类群,用PAUP4.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地理分布,对其系统学关系加以探讨,结果如下:1.簇毛类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类群,作为一
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为研究基因及生物的进化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对于多种生物学研究起到了启迪和先导作用,在生物学研究中有重要地位。Hox基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基因组中的调控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簇存在,编码重要的转录因子,对个体的发育有必不可少的作用。Hox基因最先在果蝇的研究中发现,分为两个基因簇ANT-C和BX-C,共8个基因。Hox基因在果蝇3号染色体的右臂上连锁排列,其基因编码的转录因
幼虫是全变态类昆虫重要的发育阶段。但目前昆虫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严重依赖成虫期特征,而幼虫特征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影响了相关昆虫类群分类的发展和系统发育分析的进行。长翅目Mecoptera是全变态类Holometabola昆虫中唯一在幼虫期具复眼的类群,是全变态类昆虫中最原始的分支,在探讨昆虫纲Insecta的系统发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蝎蛉科Panorpidae是长翅目中最大的科,种类占长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