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糖业保护政策对中国食糖产业的影响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wang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糖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和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在一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同时,食糖也是全球最受政策扭曲的农产品之一,由于食糖价格对食品、药品及其他轻工业产品的价格都有影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对本国制糖业进行保护。中国是世界食糖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既是生产大国,也是主要的净进口国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国。中国食糖产区集中在西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糖业对于边疆经济的稳定和振兴意义重大,对保障国内食糖供给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食糖市场完全市场化,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加入WTO以后,中国对进口食糖的贸易壁垒显著下降,并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由于主要食糖贸易国实行高度保护政策干预世界食糖市场价格,我国食糖出口价格和出口量波动剧烈,国内食糖产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产业发展不完善的国内市场和高度扭曲的国际市场,深入研究国际糖业保护政策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双重意义。目前,该领域国内系统研究很少,国内关于食糖产业的研究多集中在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入世对我国食糖产业的影响方面,且研究多集中于我国入世初期,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其指导价值不大。而且鲜有学者将中国食糖业置于整个世界食糖市场和食糖业的国际竞争中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领域的空白。本文以国际糖业保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针对于食糖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实证分析了世界食糖的生产和贸易格局。食糖分为甘蔗糖和甜菜糖。甜菜糖生产国主要是发达国家,甘蔗糖的生产大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甘蔗糖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进入国际贸易的大部分糖为甘蔗糖。世界上生产食糖的国家和地区有107个,主要的食糖生产国均是发展中国家。世界食糖市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生产和出口相对集中、进口和消费相对分散。其中,巴西、欧盟、印度、中国、泰国、墨西哥和美国为主要的食糖生产国;巴西、泰国和欧盟为最主要的食糖出口国,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及中国为最主要的食糖进口国。第三章首先介绍了贸易保护的基本理论,之后重点研究了食糖贸易主要参与国家的食糖贸易政策。世界食糖市场是最受政策扭曲的市场,主要食糖贸易国均采取高度的食糖保护政策对食糖产业进行保护。世界食糖市场价格并不取决于生产成本,而是主要食糖贸易国家政策扭曲的产物。保护食糖业最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是关税和配额、国内支持和生产补贴以及出口补贴。发达国家对食糖的保护程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其中以欧盟、美国和日本为典型代表。欧盟是世界上对食糖产业保护程度最高的国家,其食糖生产成本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欧盟却是世界上主要的食糖出口地区之一。欧盟的主要食糖保护政策一方面采用配额制度和价格支持体系支持国内食糖生产,并利用大量的出口补贴来支持出口;另一方面,采取严格的进口限制政策,只允许部分特定产糖国的食糖进入欧盟。美国是世界上第五大食糖生产国,也是主要的食糖进口国之一。美国对食糖保护程度也比较高,其食糖保护政策主要是通过食糖贷款政策和关税配额进口体制来实现的。巴西、印度和泰国是对世界食糖贸易最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这三个国家虽然食糖生产成本比较低,本身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出于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也都采取制定食糖保护价和提供出口补贴的方式来保护本国食糖产业。第三章由此得出结论:世界食糖市场是一个保护盛行的市场。第四章是本篇论文的核心章节。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国食糖生产、消费、贸易情况和中国的食糖产业政策。中国是食糖生产大国,食糖生产总体趋于上升但受制于自然禀赋和气候的影响,产量并不稳定。中国食糖人均消费水平低,仅为世界人均消费量的一半左右,市场出口量小,出口竞争力弱,为主要的食糖净进口国。中国属于保护程度偏低的国家,中国并没有专门针对食糖产业的政策体制,尤其是专门保护食糖产业发展的体制。入世后,中国对进口食糖实施“低关税”和“高配额”的承诺更进一步减弱了中国抵御世界食糖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中国食糖产业面临一个更加不公平的贸易环境。本章分析了世界食糖保护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世界食糖保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从狭隘的角度看,各国制定的食糖保护政策可能有一些积极地作用,比如能够促进国内食糖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内就业率。但是,从宏观和公平的角度看,对食糖产业的保护弊大于利。由于各国制定的食糖产业保护政策都是以自己国家为出发点,将国内食糖市场和国际食糖市场隔离,将国际市场作为国内市场的“蓄水池”,为了维持国内市场的价格稳定,许多国家规定国内过剩的食糖必须销往国外,结果这些食糖以政府补贴的形式对国际市场造成倾销,这势必会引起国际食糖价格的波动并长期低于世界市场平均劳动成本。采取保护政策支持不具备成本优势的食糖生产必定要提高国内食糖价格,而这一举措将降低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实施食糖保护政策的国家通过为不具备出口价格竞争力的食糖提供政府补贴来增加出口,挤占了发展中国家食糖出口的市场,损害了发展中食糖出口国的利益。对于中国来说,由于中国食糖产业存在要素禀赋不丰富、食糖需求低、相关支持产业发展不完善及政府政策落后等问题,中国食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糖业保护政策又进一步削弱了中国食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食糖市场的开放和中国加入WTO以后食糖市场保护程度的降低,中国食糖市场和世界食糖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于国际糖业保护政策引起的国际食糖市场价格波动导致中国国内食糖价格不稳定,影响食糖产业的发展,降低了中国食糖的国际竞争力。受自然禀赋和产业发展条件的限制,中国的食糖生产成本比较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食糖贸易国的低税率、高补贴的政策更进一步增加了中国食糖成本与其他国家食糖成本的差距,为中国食糖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从成本角度分析,中国虽然食糖生产成本较高,但由于中国的邻国俄罗斯和日本是世界主要的食糖进口国,中国占有地理优势。然而,欧盟依靠巨额的出口补贴挤占了大量的出口市场,导致中国食糖出口量非常小。第五章以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中国食糖产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障中国食糖业安全、健康发展的建议。食糖作为土地密集型产品,目前净进口的贸易现状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但由于中国食糖市场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食糖保护政策调整引起的世界食糖价格的波动直接作用于中国食糖市场,为保障中国食糖供给安全及中国食糖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发展食糖产业。首先,通过推进科技创新、规模化种植和提高机械使用率及深化糖业税费改革的方法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国内食糖竞争力。其次,提高国内外食糖消费需求。一方面,刺激内需。糖精消费量大是导致中国食糖消费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糖精由于甜味大、价格低而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占有很重要的市场。但糖精属于化学合成品,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政府应通过对糖精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限制,积极引导居民增加食糖的使用量;另一方面,积极扩大外需。扩大外需可以有效地利用世界食糖市场调剂余缺,稳定国内市场。国内制糖企业要通过提供质量有保证、价格有竞争力的产品巩固已有市场并积极开拓新市场,可以先将周边国家和友好国家作为市场开拓重点,然后拓展到其他国家。第三,中国政府对于食糖产业粗放型的管理使食糖生产、贸易和存储处于不同部门的管理之下,很难进行有效、协调一致地管理。因此,中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食糖产业的管理统一到一个部门,并且设立糖业管理的法律法规。第四,由于国际食糖市场是保护盛行、扭曲严重的市场,在这种严重扭曲尚未得到纠正以前,中国有必要对本国食糖产业发展实施适度扶持和保护。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发展食糖产业的成功经验,按照《农业协定》允许的农产品贸易规则和各国对食糖产业的保护惯例,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食糖产业发展和保护政策。第六章为结论部分,该部分简要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感应电动机在工业中应用广泛,但起动过程中的冲击电流和冲击转矩却对电网和电动机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减小冲击、优化起动性能,人们提出了软启动的概念。常规的软启
用10.6μm脉冲CO2激光辐照PC型HgCdTe光电探测器进行破坏阈值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激光辐照到探测器上的能量密度直至探测器损伤、破坏,得出了HgCdTe探测器的破坏阈值;利用一维
古代旅游诗词是我国旅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关于旅游活动的宝贵记载。本文从旅游诗词的界定出发明确了旅游诗词的范畴,对旅游诗词这种特殊的旅
在运用差图像算法进行运动人体检测、噪声消除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统计直方图与梯度边 缘检测相结合的算法以消除运动人体的影子;同时运用图像扩展模板并配合图像边界处平滑的
沈阳市作为老工业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家政服务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四二
农业产业化是工商业生产活动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延伸,旅游小镇建设是世界各国的趋势,是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旅游小镇和农业产业化属于两个不同的命题,把旅游小镇建设与农业产
本文调研了内窥镜的发展历史,针对医用电子内窥镜对图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现状,设计了基于FPGA+双DSP的嵌入式高清内窥镜视频处理系统。该系统用FPGA对采集和显示的视频数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福特汽车公司一直着手进行一项叫做FTPM(福特全面生产性维护)的过程(以下同).几年来的实践证明,FTPM在福特公司内部收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彩色数字图像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不同类型数字图像设备的呈色机理及色域不同等原因,彩色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