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200c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对5-FU化学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0066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位居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五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肿瘤在化疗治疗中,耐药现象已成为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的严重问题。提高肿瘤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成为结直肠癌研究的热点。  microRNA-200c(miR-200c)属于miR-200家族。研究报道,miR-200c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的癌旁组织相比存在异常表达,并且与结直肠癌的生长、增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甚至于在结直肠癌的耐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5-氟尿嘧啶(5-fluoronracil,5-FU)化疗,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晚期CR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患者对5-FU的反应率仍然不高,主要是因为耐药的产生。因此,我们拟阐明miR-200c对CRC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miR-200c表达水平对5-FU化学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W620、SW480、HCT116、HT29、HCT8细胞中内源性miR-200c的表达水平;  2 Target Scan和miRBase数据库查找miR-200c可能的与耐药相关的下游靶基因;  3分别将miR-200c类似物或抑制物及其相应的阴性对照物转染结肠癌SW620细胞、HCT116细胞。转染24h后,再分别加入1000μg/mL与568μg/mL的5-FU作用24 h,MTS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并计算转染后5-FU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的改变;结肠癌SW620细胞转染miR-200c类似物、抑制物及其相应的阴性对照物48h后,再加入1000μg/mL的5-FU作用8h,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TEN(phosphatase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Akt(phosoho-Akt,磷酸化Akt)、Akt表达的变化。  结果:  1 miR-200c在5株细胞株中表达水平不同,在SW620、HCT116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相对居于中位;  2 PTEN、PPP2CA(protein phosphatase2A,蛋白质磷酸酶2A)、PPP2R1B(protein phosphatase2 regulatory subunit A beta,蛋白质磷酸酶2调节亚基1B)、SOCS6(suppressor ofcytokine signaling6,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6)、A20(TNFAIP3)(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ed protein3,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为miR-200c可能直接调控的靶基因并且与耐药密切相关;  3 miR-200c类似物组对5-FU的IC50显著高于相应阴性对照组(P均<0.05);相反,miR-200c抑制物组对5-FU的IC50显著低于相应的阴性对照组(P<0.05)。  4 miR-200c类似物组与相应的阴性对照组相比,降低了5-FU促细胞凋亡的作用(P均<0.05);相反,miR-200c抑制物组与相应的阴性对照组相比,提高了5-FU促细胞凋亡作用(P<0.05)。  5 miR-200c类似物组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的阴性对照组,而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相反,miR-200c抑制物组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相应的阴性对照组,而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Akt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调控miR-200c的表达可以影响结直肠癌细胞株对5-FU的化学敏感性,这个效应与miR-200c负性调控PTEN的表达引起Akt信号途径失活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与雷公藤多苷(TG)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的影响,为DN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10-2017.10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
目的:分析劳力型热射病(EHS)大鼠模型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观察肝素在EHS中早期使用的效果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进行预实验,应用热应激+运
了解hMLH1失表达是否为中国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分子水平的早期机制.分析hMLH1与P53在子宫内膜样癌与浆液性腺癌中表达的差异,了解两种不同组织类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分子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