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舞类运动是一项健身、健心、健美等多功能为一体,锻炼价值较高的一项健身体育运动项目。包括健美操、啦啦操、搏击操、体育舞蹈、街舞等。操舞类课程在陕西高校普遍开展,并以刚健有力、舒展优美、活泼轻快、易学易懂、陶冶情操等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高校大学生,特别是深受女生的喜欢,相反对操舞类课程感兴趣的男生却是寥寥无几。面对这种失衡的局面,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陕西省高校男生在操舞类普修课中的非认知因素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高考进入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在认知因素方面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恰恰其非认知因素是导致高校大学生学习操舞类课程的主要因素。非认知因素不直接参与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而是在人的认知活动中起协调和导向的作用。本文以心理学的理论为重要理论依据,找出心理学中影响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力以及性格等因素与高校男生学习操舞类课程的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也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合理性。为提升高校操舞类课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达到操舞类课程教育工作的创新,全面地推动操舞类运动在各种人群的均衡发展做出贡献。本文针对陕西省高校男生在操舞类普修课中的非认知因素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高校男生在操舞类普修课学习中的非认知因素体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情感、性格等方面,主要表现在操舞类课程学习成绩理想的男生在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方面都比操舞类课程成绩不理想的男生表现更为积极。2、操舞类运动特点、传统的思想观念、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对高校男生在操舞类普修课学习中的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3、影响高校男生学习操舞类课程非认知因素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男生对操舞类运动的传统观念,对操舞类运动认知能力低下,也就是落后的体育意识和观念使男生对操舞类运动的参与意识十分消极,对操舞类运动存在思想偏见,认为操舞类运动是女性健身项目,男性跳操舞类项目不适合,也不好看。部分男子虽然有兴趣参与,但出于对运动方式激烈性和对抗性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排斥该项运动。针对以上分析原因并找出对策,对陕西省高校男生在操舞类普修课中的非认知因素现状研究及未来操舞类课程的蓬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