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eth 4稳定的GA、SA、TA三种乳液的相行为及挥发特性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液因其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乳液的挥发又直接影响乳液的性质和应用。因乳液挥发是一个动力学现象,因此,对乳液挥发过程中相变化的研究有利于对乳液挥发路径的预测。遗憾的是,当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乳液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上,鲜有针对乳液挥发过程进行研究。本文以相图为依据,利用相图和数学计算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挥发过程中层状液晶相、反胶束相以及固体溶解度对平衡过程的影响,弥补了乳液基础研究的缺陷,为复杂乳液的应用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体系:1. Laureth4/GA/Water体系挥发过程中层状液晶对乳液类型的影响本章通过相图以及数学计算的方法研究了Laureth4/GA/Water体系中层状液晶对乳液类型的影响。通过固定层状液晶的质量分数,研究具有不同水/油比例(W/O)的乳液的宏观和微观特征随时间的变化。根据相图预测,在W/O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形成W/O型乳液,而对于W/O比例较高的样品则形成O/W型乳液。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有层状液晶存在的情况下,微扰作用使W/O转化为O/W型乳液。2. Laureth4/SA/Water体系挥发过程中化合物的转移及影响因素本章通过将水,水杨酸(SA)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Laureth4)三种化合物相互接触研究乳液在挥发过程中化合物的转移路径以及影响因素。通过观察平衡过程中新相的形成以及相界面的变化来跟踪各相之间化合物的转移情况。实验测量了各层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定量计算了化合物在各相之间的转移量。结果表明,乳液挥发过程中,新相的形成对各相之间化合物的转移速率有很大影响,单分子的扩散速度小于反胶束的扩散速度而成为三相体系平衡过程的速率决速步骤。3. Laureth4/TA/Water体系挥发过程中化合物的转移及影响因素通过将化合物相互接触的方法研究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aureth4稳定的TA乳液的平衡过程。乳液的偏光显微镜照片表明,在乳液挥发过程中有不同组成的层状液晶相及反胶束溶液相形成。实验依据各层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获得化合物在各相之间的转移量及转移速度。结果表明,在水相和Laureth4相界面形成层状液晶后,层状液晶分别向水相和表面活性剂相进行分散。另外,酒石酸的溶解速度比双折射结构的形成速度更快,表面活性剂溶液和酒石酸溶液之间层状液晶的形成是整个平衡过程的决速步骤。
其他文献
离异家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是这一问题衍生出的较为突出的不良后果,要从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解体而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这一角度出发,探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发展变革的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就需要将快速应变、以人为本、最低成本、知识创新等条件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办公自
本文对涌泉穴的生理特点、证治范围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涌泉穴居足底,与人体诸脏腑关系密切。在临床上其治疗范围颇广,常用于眩晕、昏厥、癫狂、中风、头痛、喉痹等疾病的
以某典型单层多跨无梁楼盖人防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相似条件设计了场地土和结构模型,分别采用Elcentro波和Kobe波进行水平单向或双向耦合地震动输入,进行两种不同埋深情况下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于2014年8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随机抽取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根据d-电子合金理论研究了合金系统Ni-16Cr-9A1-2W-1Mo-4Co-Ti-Ta-Nb(at.-%)的热腐蚀行为。选择了最佳成分范围内的4种成分进行单晶生长及性能评价。确定了性能匹配最佳的合金成分(at.-%)为:Ni-16Cr-9A1-2W-1Mo-4Co-3.125Ti-0.875Ta。完成了整个合金设计过程.该合金抗热
<正>April 20-22,2018/Chengdu,ChinaCloud computing and Big Data Analysis is a very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as well as a very important technology.By the advent
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受资源与环境的制约,较早就开始重视循环型社会的建设。特别是在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中,日本在环境保全型农业、农地集约和规模化利用以及资源循环利用
在化工等相关学科的工程设计及基础研究中,对于液体导热系数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液体导热理论的研究也依赖于实验数据作为支撑和参考。目前已有的液体导热系数数据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