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程序的完善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mab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察机关有权依法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从保护生态环境与及时有效修复、预防环境损害角度来看,我国设置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以及具体程序,并赋予检察机关公益诉权,是为利用司法机关的监督作用督促乃至协助行政机关解决环境相关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公民的、现在未来长期的环境利益。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相较于其他环境诉讼的优势是:由于多数行政机关在期限内整改,检察机关通过检验检察建议的整改情况来决定是否启动环境行政诉讼程序,案件多以诉前程序结案,设置此种程序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也适应环境问题亟需迅速解决的实际情形。检察机关通过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在环境检察保护的行政责任外再加一份司法责任,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使得诉前方式与诉讼方式结案都具有效率和强公信力,也凸显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作用。如今检察机关在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时,有权作为监督机关监督环境公益诉讼全过程,也有权对行政机关的环境治理问题进行补位兜底。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协调缺乏规范、诉前程序不完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标准不明确、诉讼执行力不足以及诉讼程序结案周期长且成本高。而环境公益诉讼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形式,应在司法体系中得到检察机关的充分支持,将通过完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明确“依法履职”标准以及适当明确判决内容来确立司法裁判联动机制,稳步构建完善的诉讼机制;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顺利解决往往与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协调配合密切相关,通过建立行政—司法机制以此优化磋商程序这一程序进一步提高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效率,更好地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更好地保障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并规范诉前调查取证方式等来完善诉前程序;结合法理基础、现实需求进行考察进而完善执行措施,实现监察机关等监督执行来健全执行程序。以此针对性解决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程序现存的不足,通过完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水质监测系统可靠性差、维护困难和未能直观反映水质情况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鸿蒙嵌入式系统的水质监测系统。基于鸿蒙嵌入式系统设计了传感器各检测参数的调理电路,通过WiFi技术将采集到的pH、TDS和浊度数据汇总至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经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数据流转后,将检测数据发送到PC端上位机软件;上位机将接收的数据通过隶属度中心法、加权平均法和D-S证据理论进行数据融合后可得到水质情况。仿真和实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全方位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云边端计算架构的成熟和发展使得边缘计算正在日益走向智能时代的舞台中央,轻量化模型在计算资源受限的嵌入式和物联网设备大规模部署和运行.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其算法的鲁棒脆弱性及易受对抗攻击等特点也给人工智能系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已经开展了人工智能安全
<正>患者,男,4岁,出生时发现左耳前一针尖大小瘘口,伴瘘口周围局部隆起,瘘口处无分泌物溢出,局部无红肿、疼痛、无发热、耳鸣、耳闷,无耳流脓,一直未予诊治,随着年龄的增长,左耳周边隆起明显,左耳明显外凸,遂至我院就诊,CT平扫示:左侧外耳道及耳周皮下软组织增厚并隆起,皮下结节、斑片影,建议进一步检查。彩超检查见左耳周边皮下软组织层明显增厚,其内见混合回声团块,与周边正常软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
会议
项目化教学法是现在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互为支架,构建共同目标,共同实施任务项目化教学方式完成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可以极大限度地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观能动性。在该教学方法里,教师和学生互为支架,相互促进、相互引导,真正实现师生共同发展,高中生数理融合素养得到充分的培养以及提升。文章主要针对数理融合素养与高中数学项目化支架式教学进行分析,以"一核""四层""四翼"为导向基于数学学
生态环境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应对我国生态环境利益错综复杂、生态治理任务繁重的现状,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应时而生,其为生态环境损害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救济方式。实践中,该诉的绝大多数案件通过诉前程序得到解决,其在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方面表现优异。虽然我国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检察机关诉前调查取证权缺乏保障、检察建议内容流于形式、行政机关不作为标准认定不统一等问题。在域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根基,是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以“磁现象磁场”为例,阐述了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教材,通过“创设情境→方法迁移→分组探究→建模重现”等四步策略,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提升核心素养。
系统分析前人在沉积盆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总结了沉积盆地构造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方法的前沿与发展方向。沉积盆地构造核心理论包括盆地分类理论、成盆机制理论、变形定量分析理论和盆地充填过程理论。盆地分类理论是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建立盆地分类方案,其发展趋势是基于资源与构造背景的原型盆地分类和基于盆地演化的叠合盆地分类;成盆机制理论是定量模拟不同作用机制下(纯热机制、构造作用、负载作用)盆地沉降过程及其控制
四川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多旋回盆地,更是最重要的天然气基地,发现了大量的常规、致密砂岩、页岩气田。具有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垂向叠加与平面分区明显、纵向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的特点,形成了全盆地、全层系含气。本文以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和中江致密砂岩气为实例,阐述了叠合-复合控藏的概念,即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各种要素均受相互关联的多种因素的控制,不同要素间既有时间上的累加和空间上的叠置,也有横向上地
现代社会中,由于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的交流和联系呈现出跨文化、跨地域的特点。正因如此,英语成为现代社会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初中生学习英语时应注重英语写作学习,才能真正拥有使用英语主动表达的能力。但就目前来看,初中生的成长背景和其所在的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差异,英语写作成为普遍性的难题,且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正>阅读和写作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板块。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英语,使学生能够学习正确的英语表达思维,而写作教学更是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输出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主要是一个接收英语知识的过程,而写作主要是一个应用英语知识的过程。因此,想要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便要立足于阅读载体,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