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分泌Il-33的机制及其在眼表炎症中的潜在作用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y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在过敏性炎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鉴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探索DCs产生IL-33的机制,及其在眼表炎症中的作用。   方法:在体外,rmGM-CSF(15ng/ml)及rmIL-4(5ng/ml)刺激小鼠骨髓细胞,获得骨髓来源的D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DCs标记CD11c的表达水平。通过RT-qPCR技术,检测DCs是否表达Toll-like receptor(TLR)1-9 mRNA,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蛋白水平检测DCs是否表达TLR4及TLR5。在体外,TLRs1-9配体(1-50μg/ml)刺激DCs,通过RT-qPCR技术,检测DCs是否表达IL-33 mRNA,通过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进一步在蛋白水平检测DCs在TLR4及TLR5配体,即LPS及flagellin,刺激下表达IL-33。通过流式细胞术技术检测LPS及flagelin对DCs成熟标记CD40、CD80、CD86、MHC classⅡ表达的影响。以flagellin为例,通过TLR5抗体(2μg/ml),NF-κB抑制剂(10μM)及MyD88基因敲除老鼠来探讨DCs分泌IL-33的信号通路。通过rmIL-33,ST2抗体及可溶性ST2蛋白,探索IL-33对DCs的刺激作用及其潜在的自分泌调节机制。在体内,通过LPS及flagellin建立眼表局部刺激小鼠动物模型,通过花粉建立实验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动物模型,检测DCs是否在体内表达IL-33。   结果:   1.骨髓来源的DCs纯度高,大于等于92.9%的细胞表达DCs标记CD11c。   2.骨髓来源的DCs在基因水平表达TLR1-9。TLR2,TLR4,TLR7及TLR8表达水平较高,TLR6及TLR9中度表达,而TLR1,TLR3及TLR5表达水平较低。DCs蛋白水平表达TLR4及TLR5。   3.在基因水平,TLR4及TLR5配体,即LPS及flagellin,刺激DCs表达IL-33 mRNA效果最明显(P<0.01);而TLR1及TLR3配体,即pam3CSK4及polyI:C,同样明显刺激DCs表达IL-33 mRNA(P<0.05)。IL-33 mRNA在LPS及flagellin刺激DCs8小时后达到高峰;LPS及flagellin的剂量越高,其刺激DCs表达IL-33 mRNA效果越明显,存在剂量依赖模式。通过ELISA技术,DCs在LPS及flagellin的刺激下,IL-3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发现LPS及flagellin同样明显刺激DCs表达IL-33蛋白(P<0.05)。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发现,在正常对照组中,只有少数DCs在胞核及胞浆表达IL-33,但是在LPS及flagellin的刺激下,IL-33+细胞明显增多,IL-33的荧光信号明显增强。   4.LPS及flagellin明显刺激DCs聚集成团,增加CD40+、CD80+、CD86+、MHC classⅡ+细胞,促进CD40(P<0.01)、CD80(P<0.05)、CD86(P<0.01)、MHC classⅡ(P<0.01)的平均荧光密度,促进DCs成熟。   5.Flagellin明显刺激DCs表达MyD88(P<0.01)、NF-κB1(P<0.01)、NF-κB2(P<0.01)、Rela(P<0.05)及IL-33(P<0.01) mRNA;这些升高的基因明显被TLR5抗体抑制及NF-κB抑制剂,除了NF-κB抑制剂没有抑制其上游基因MyD88。Flagellin明显促进DCs中的NF-κB p65核转移,然而TLR5抗体及NF-κB抑制剂则抑制NF-κB p65核转移。TLR5抗体及NF-κB抑制剂抑制flagellin刺激DCs表达IL-33。   6.Flagellin明显刺激MyD88+/+DCs表达NF-κB1(P<0.01)、NF-κB2(P<0.01)、Rela(P<0.05)及IL-33(P<0.01) mRNA;相对于MyD88+/+DCs,这些基因在MyD88-/-DCs表达有所减弱。在flagellin的刺激下,IL-33+DCs数目在MyD88-/-DCs中明显比MyD88+/+DCs少。   7.IL-33明显刺激DCs表达CD40(P<0.05),CD80(P<0.05),OX40L(P<0.05),IL-4(P<0.001), IL-5(P<0.01), IL-13(P<0.01), CCL17(P<0.05), TNFα(P<0.05)及IL-1β(P<0.05) mRNA;IL-33明显刺激DCs表达CD40(P<0.05),CD80(P<0.05)及OX40L(P<0.05)蛋白。   8.在眼表局部刺激小鼠动物模型发现发现IL-33+/CD11+细胞局部浸润结膜,IL-33+/CD11+细胞数目在LPS及flagellin处理老鼠的颈部淋巴结明显增加。   9.在实验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动物模型中,同样发现IL-33+/CD11+细胞局部浸润结膜,IL-33+/CD11+细胞数目在实验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动物的颈部淋巴结明显增加。   结论:   1.病原微生物,如LPS及flagellin,可以刺激DCs通过TLR/NF-κB通路产生IL-33。   2.IL-33可刺激DCs表达炎症因子。   3.DCs分泌的IL-33可通过潜在的内分泌及旁分泌调节机制加剧局部炎症反应。可通过阻断DCs分泌的IL-33来治疗眼表过炎性疾病,为治疗眼表炎性疾病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儿童弱视筛查的目的是通过可靠的和有效的检测来发现弱视或有弱视相关因素的儿童,从而及时发现和治疗这种隐蔽的疾病以减少弱视患病率。其中,屈光性弱视相关因素在所有弱视
目的:   通过测量不同视标距离下角膜塑形术前后人眼的调节反应,比较戴镜前后调节滞后以及调节微波动的差异,研究角膜塑形术对调节滞后和调节微波动的影响,探讨产生这种影响
目的分析正常人内囊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参数随年龄的相关性改变,以及探讨其在左右两侧、不同部位之间、不同性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以了解内囊白质纤维的生长发育及老化的自然
目的:通过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NKcell)配体MICA的可溶性形式(solubleMICA,sMICA)、肿瘤组织中MICA的膜性形式(membraneMICA,mMICA)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