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Non-Reid群骨干自交系遗传效果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引进、改良外来种质是拓宽种质资源的方法之一,解决我国北方玉米种质资源基础狭窄的重要途径。对改良外来种质改良或持续地改良,以创制新的优良种质。针对外引Non-Reid群骨干自交系PH4CV、PHB1M的特点,组建基础群体,采用DH育种技术,进行遗传改良、再改良。首先以PH4CV、PHB1M为基础材料,进行第一轮改良,育成J9D207、J1577,然后以J9D207、J1577为材料进行第二轮改良育成J1633、J1881;之后再以J1633、J1881为材料进行第三轮改良
其他文献
高油玉米“三利用”模式是将高油玉米作为授粉者,与雄性不育型普通玉米混合种植来生产商品高油玉米,授高油玉米花粉后普通玉米含油量因花粉直感效应而提高,因杂种优势产量提高。本研究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三个普通玉米品种,以及三个高油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深入研究授高油玉米花粉后普通玉米产量的变化、籽粒灌浆特性、胚乳细胞的增殖和充实状况、细胞程序性死亡状况及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粒重形成的关
【目的】:绿洲农业的高效发展必须基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不仅能够说明营养元素N、P等的可利用状态,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状,而且是农田系统稳定性与持续性的重要指标。玛纳斯河流域是北疆最大的植棉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70%(山前平原除外),种植结构单一。因此,本文以流域为例,研究该流域棉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及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以第二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