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幼儿园建设的不断增加,儿童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新时代设计对于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关注。幼儿园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动线空间逐渐从封闭、固定变为开放、自由的形式。首先,笔者将儿童行为心理和动线空间的理念引入幼儿园设计中,试图用多视角来解析幼儿园的设计策略。本文主要内容是结合儿童行为心理的相关理论,引导儿童室内外的活动动线从单一变为多样,使得空间形态由均质的变为复合。因此,空间的尺度、功能与动线的结构、层次更为丰富。通过对国内外的优秀案例的收集与阅读,以及笔者的调研案例,归纳总结,提出幼儿园一体化设计策略。其次本文从五个章节进行了递进式的阐述,如何让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与幼儿园动线空间结合的更为紧密,研究出可行的幼儿园动线空间设计的原则与策略。第一章为绪论,主要研究了儿童行为心理相关理论、动线空间的发展和国内外动态。提出了儿童行为心理对幼儿园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动线空间理论纳入幼儿园空间设计中研究的可行性。第二章主要阐述儿童行为心理与动线空间的联系,通过深入研究儿童行为心理,找到连接心理学与建筑学之间的桥梁。从儿童行为心理的理论中总结可以指导幼儿园动线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找到幼儿园空间物理属性上对儿童行为的影响。第三章以笔者的调研资料,归纳总结出动线空间的分类以及现状问题。动线空间分为点、线与面三个要素,通过这三个要素对幼儿园动线空间进行分类梳理。归纳总结为三种模式:去中心化模式、单一中心模式、多中心模式。第四章则重点介绍了幼儿园动线空间设计的原则与策略,基于儿童行为心理,总结归纳了幼儿园动线空间设计的原则。提出了动线空间的构成要素的设计策略。为了将各个要素在幼儿园动线空间内外整合,提出了一体化的设计策略,实现了平面系统的连续与循环,空间系统的多层次与立体化。第五章以洞庭幼儿园设计为实例,理论结合实践,具体叙述了利用动线空间的点、线、面三个要素以及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策略来构建幼儿园动线空间。笔者认为,幼儿园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起点。论文通过儿童行为心理的研究,从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需求以及行为特征,结合动线空间的理论,将儿童行为心理上的内容转译为建筑学空间的语汇,总结出了幼儿园动线空间自下而上一体化的设计策略。期望能在当前幼儿园迅速建设发展的情况下,提供一些有益的设计策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