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超高速航行体微惯性测量组合设计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vvu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超空化减阻技术运动的航行体在速度、灵活性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改善,改变了传统水下航行体普遍存在速度慢、航程短、精度低的缺点,开辟了水下超高速航行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水下超高速航行体上装置导航制导设备,将大大提高航行体的效能,随着航行体结构设计的不断优化,以及在体积、可靠性和抗冲击性能等诸多方面的要求更加突出,使得航行体内置惯导装置小型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微机电技术的发展,加之微惯性导航系统可在不依赖任何外部信息条件下实现全自主导航的突出优点,微惯性测量组合技术在水下超高速航行体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与传统的惯性测量组合相比,微惯性测量组合的精度明显偏低,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如何充分发挥微惯性器件的优势,不断提高其测量精度,进而提高微惯性测量组合的测量精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工作正是针对提高微惯性元件和微惯性测量组合可靠性及精度这一中心展开的。进行了一种新型的九陀螺的微惯性测量组合设计,在设计中,采取斜置轴冗余配置方式,运用第4轴冗余信息实现对3个正交轴信息的校验和互补,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较以往常用配置方式有一定的提高。对微机械陀螺漂移特性进行了分析,微机械陀螺的随机漂移比系统性漂移更复杂,对它的建模补偿对于提高测量信息精度非常重要。论文分别运用基于指数平滑的GM(1,1)模型和基于动窗平滑的GM(1,1)模型对漂移中的确定性趋势项进行了提取,并运用AR(3)模型对随机漂移进行了建模分析,经Allan方差分析表明,经GM-AR模型补偿后的漂移噪声有大幅度的降低。此外,通过对微机械陀螺同一日内的多组数据和不同日期的多组数据进行了重复性检验,结果表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随机漂移数据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可以通过多次测量结果预先离线估计出来。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基础上,对微机械陀螺随机漂移信号进行了卡尔曼滤波处理,随机漂移信号在滤波后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却大幅度降低,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以上方法对微机械陀螺仪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了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采用数据融合算法进一步提高本文设计系统精度。分别采用基于最优加权的最小二乘算法、有限窗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和测量方差自学习的最小二乘算法,综合利用分布在不同位置传感器的冗余和互补信息,降低了测量信息的不确定性,系统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表明,适应水下超高速航行的复杂环境设计的新型微惯性测量组合,可以充分发挥微惯性器件高可靠性、抗动态冲击能力强的突出优点,使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综合性能显著提高,通过漂移误差模型的补偿技术和数据融合方法,能够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微惯性测量组合的精度,具有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甜瓜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甜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
农村隔代教育是祖孙辈之间以乡土知识为载体的文化交流活动。但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的教学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且具有城市化的倾向,因而导致了农村隔代教育功能的堵塞。从而引发了
随着人们对各种形式海洋资源的需求日趋迫切,船舶与海洋工程界不断研发出许多深海浮式生产系统,例如:钻井船、立柱式平台、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轮等。振荡浮子式、水柱式、鸭式、摆
仔细观察和思考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系统,无论是自然还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涉及某些研究对象之间具有特定关系的问题。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用图描述,抽象成模型后,便可以运
通过对若干造船企业的调研发现,其室内加工阶段多个车间之间存在密切的工艺联系。室内加工阶段的特点为工件流动,设备、人员不流动,造船企业的室内加工阶段主要包括钢板预处
随着反舰导弹和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对舰载防御系统,特别是对末端防御的跟踪雷达提出了能实现全空域跟踪的要求。现有的舰载两轴雷达由于受到船摇的影响,不仅波束倾斜,而且天顶附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对于竞技体育的促进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内外研究工作者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化学方法对皮划艇项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
用核孔膜过滤法 (过滤体积对过滤时间作图 )、动态光散射法 (DLS)和扫描电镜法 (SEM )研究了交联反应前后盐 (NaCl)浓度变化对低浓度HPAM与AlCit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 (LPS)
目的对面动脉进行解剖学研究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用保存一年的10具成人尸体(男6,女4)的20侧面部为解剖标本,从颈总动脉远心端注入红色乳胶溶液,有两具尸体在面前静脉内注
<正> 台湾中国钢铁公司是70年代以后采取分期建设、分批投产、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方式兴建起来的新型钢铁联合企业。一期工程生产规模为年产粗钢150万吨,1974年9月开始建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