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是利用外资规模最大的产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的弱化,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规模下降,并被服务业赶超,从而推动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模式从注重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质量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要对当前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而找到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措施。本文将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历程总结为起步、持续发展、蓬勃发展、转型四个阶段,从利用外资的规模、来源地、区位、行业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特征,并采取比较分析、文献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质量进行研究。本文设定了资本贡献率、外商投资率、出口贡献率、就业贡献率、税收贡献率、高技术贡献率、管理水平贡献率、技术进步贡献率八个指标,并在此八个指标的基础上构建灰色关联投影模型,选取评价样本和理想样本,并将评价样本在理想样本上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来评价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借助灰色关联投影模型,本文对2005年-2014年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质量以及2005年、2014年20个制造业行业利用外资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质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在2008-2009年增速放缓并有所下滑,之后稳步上升;将20个行业分为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三类,发现在2005年和2014年,技术密集型行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均最高,2005年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明显的差距,2014年资本密集型行业基本保持不变,劳动密集型行业有所下降,落后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由此得出以下结论:外资为制造业带来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各行业利用外资质量不平衡;外资在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进步方面产生的效果不理想。结合对制造业利用外资质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质量的原因: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行业结构落后、区域分布不平衡、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对利用外资的管理水平低、外商的技术封锁,并针对实证分析的结论和问题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增强高端制造业引资能力,提高对外资利用的管理水平,打破外商的技术封锁,增强制造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