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针刺结合刮痧与单纯针刺对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寻求更佳治疗方案。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脑病科和康复科确诊为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刮痧组(观察组)和针刺组(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针刺穴位:人中、内关、极泉、三阴交、委中、尺泽,刺患侧穴位;刮痧经络:督脉从大椎到命门,患侧足太阴经从箕门到三阴交)、对照组(针刺穴位同观察组)。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简式FMA、s EMG的积分肌电值(i EMG)和均方根值(RMS)、NIHSS和FAC评分,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简式FMA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简式FMA评分均明显升高,和治疗前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的简式FMA评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简式FMA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i EMG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以下简称四大主动肌)的i EMG均明显升高,和四大主动肌治疗前的i EMG评分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四大主动肌治疗后的i EMG评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i EMG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RMS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四大主动肌的RMS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四大主动肌治疗后的R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i EMG评分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4.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的评分均明显下降,和治疗前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疗效评估:基于FAC量表等级变化的临床疗效评定,观察组总共纳入37例,脱落7例,总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共纳入37例,脱落6例,总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4.52%,两组疗效评估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针刺结合刮痧及单纯针刺均能有效提高风痰瘀阻型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的FMA评分,增加患者i EMG、RMS积分,且针刺结合刮痧优于单纯针刺。2.针刺结合刮痧及单纯针刺均能改善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偏瘫下肢的NIHSS评分,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针刺结合刮痧对改善风痰瘀阻型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