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偏振信息的金属航空叶片三维测量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叶片、飞机蒙皮等复杂金属曲面测量领域中工业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摄影测量、双目立体视觉和结构光技术。上述方法基于光的亮度信息,当待测构件表面存在高反光区域时,会造成拍摄图像的过曝,从而导致测量数据在高反光区域出现空洞和不连续。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来一种融合光的偏振信息的三维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面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和偏振成像技术有机的结合,利用面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得到的带有空洞的点云数据和偏振成像技术得到的高反光区域的梯度信息,经过曲面积分运算,最终输出完整的点云。1、对偏振三维测量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关键参数——方位角计算中存在的歧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光照编码的方式获取曲面各点法向量的南北朝向的编码光照方法,进而消除方位角的歧义;2、概述了结构光测量技术中的理论重点,利用获得的点云求取天顶角,对已知天顶角及偏振度值对进行曲线拟合,获取复折射率参数,解决了不同材质及不同处理工艺金属表面复折射率未知的问题;3、使用结构光获取的点云边界对偏振获取的耀光区域的法向量进行积分,解决了偏振三维测量中积分边界难获取的问题。同时,结合透视投影模型解决了偏振三维测量中积分步长未知,只能恢复形貌,无法获得真实值的问题。对两种技术进行优势互补,完成了叶片局部耀光区域的面型测量;4、搭建了融合偏振信息叶片三维测量实验平台。分别对镜面金属样片、半粗糙金属样片(高反光)、粗糙金属样片(一般反光)进行了测量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所提供的编码光照方法、金属表面复折射率矫正模型适用于高反光金属材质的测量过程,通过融合偏振测量和面结构光技术,能有效的恢复金属航空叶片局的高反光区域,验证了偏振测量与结构光测量融合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五甲川菁染料(Cy5)是阳离子菁染料中重要一族,其最大吸收与荧光发射波长,已属于近红外区域,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分子检测、荧光成像等生物医用领域。然而传统的Cy5合成方法步骤多,后处理繁琐、且需要缩合剂参与,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简单新颖的策略用于Cy5合成。基于此,本文首次设计了一种通过可见光诱导的五甲川菁染料合成方法,该方法无需缩合剂、光敏剂,具有良好的空气耐受性,一锅即可得到最终产物五甲川菁染料
随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子病历因其高效便捷、易于查询、便于统计分析等优点,逐渐受到众多医疗机构的认可。但是病历中包含大量的敏感数据,交互过程中会存在隐私数据泄漏的风险,因此跨域电子病历互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提出一个医院间电子病历互访模型,将多色集合理论应用于互访模型的业务过程的形式化描述上,同时在基于角色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多色集合实现对电子病历互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因光电转换效率高、原料丰富和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NiOx因自身良好的载流子传输性能、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低廉的成本常作为空穴传输材料被应用到倒置平面型PSCs的制作中。磁控溅射法是一种能够实现大面积制备NiOx薄膜的方法,所制备的NiOx薄膜表面均匀、平整度高,但是薄膜的电导率偏低且与钙
民航飞机根据4D航迹飞行是从起飞、爬升、巡航、下降、着陆全阶段进行空间三维和时间维度的精细化控制,而基于4D航迹的运行将是未来空管系统的核心运行概念。空中交通情况复杂多变,飞机的轨迹会受到天气、管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在实时系统中,如何充分利用飞机的位置和状态信息做出快速有效的分析和预测,为系统或管制员提供实时的参考信息,已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的推广,各飞
学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对超大数据量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以串行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很多情况下,难以满足现在的需求,类脑计算也因此成为研究热点。类脑计算本质上是对生物神经网络结构进行模拟和借鉴,而脉冲神经网络由于其网络结构与生物神经网络相似,因此成为类脑计算的重点研究方向。作为类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脉冲神经网络主要通过突触前后脉冲之间的时间差来修改权重,即STDP
汽车轻量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而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结构化的重要替代材料,传统的以小丝束为代表的CFRP已广泛应用于F1赛车、宝马i3和i8等高端车型,而碳纤维相对高昂的价格却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中低端车型上的使用,解决的重要途径是采用更具成本优势的大丝束碳纤维。然而,大丝束碳纤维中单束纤维丝过多通常易导致束内展纱效果不好,在液体成型时存在纤维束内浸润缓慢,易产生气泡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强度暴雨日益增多,城市不透水比例加大,且城市部分区域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较低或老化,国内外许多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生产和工农业生产。因此,研究区域降雨径流规律、管网排水能力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准确的城市雨洪模型可以仿真模拟城市研究区域中降雨径流过程、管网汇流过程等,有助于评价城市防洪能力,完善城市雨洪管理机制。宿
改革开放后苏州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中不断涌入外来人口;古城保护事业起步并不断推进,苏州古城面貌持续改善。古城坊院空间居住环境略差,房租便宜,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租住,他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影响古城坊院空间,成为古城保护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本文通过调研古城坊院空间中不同主体的日常生活,对传统生活、本地租户和外乡租户的日常生活进行呈现与分析,对外乡租户耦合坊院空间的路径和矛盾进行梳理和总结,探究其中的问
“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概念的相继出现,吸引各个城市争相加入建设智慧社区的热潮中。然而,随着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推进,社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社区用户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但目前我国对于公共信息服务的研究大都聚焦于政府和图书馆等机构,社区内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务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智慧社区要加快对传统公共信息服务的转型升级,提升其公共信息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社区用户日益增长的公共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