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证作为一种以商业银行的信用为担保的支付结算工具,是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贸易融资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8月1日正式颁布了《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该《办法》的推行丰富了我国国内人民币支付结算方式,在经济活动中引入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支持。国内信用证由于兼有国际信用证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些优势,为我国国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同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传统金融结算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解决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其稳健发展,是当下需要讨论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本论文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本论文首先就信用证的起源和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并且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了国内信用证的发展现状;接着对国内信用证业务和国际信用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比较。之后,本论文对国内信用证与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我国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内部优势及劣势。随后,从中国经济“新常态”入手,本论文着重分析了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的外部机遇与威胁,再通过使用SWOT分析模型对国内信用证业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得出国内信用证发展的路径选择。最后,本论文展望了国内信用证在我国新经济环境下的产品创新、未来发展路径,并对国内信用证新规进行解析。本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发展应当选择“SO”战略路径,在充分发挥内部优势的同时抓住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机遇,为国内信用证业务争取更快速的发展。随着人民币国际进程日益加快,商业银行应当重点推动人民币国内信用证与跨境人民币信用证的联动发展;并且进一步加快信用证电子化业务的发展。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适时地以国内信用证结算为核心发展多元化的国内信用证产品,才能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满足企业对于多种结算需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