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以体针为对照,观察电针加脐疗组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电针加脐疗组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单纯性肥胖患者。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台湾诊所接受治疗的门诊病人为研究的目标人群,将其中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7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电针加脐疗组和体针组,每组各有35例。隔日治疗一次,治疗1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每疗程分别测量身高、体重、三围(胸围、腰围、臀围)、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等肥胖性指标,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检测。用EPIDATA3.0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TATA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图形的制作采用软件Graph Pad Prism4.03完成。结果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共有合格受试者70例。电针加脐疗治疗组35例;体针对照组35例。均为门诊病人。治疗前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肥胖程度、中医辨证分型、体重指数、体脂百分率、三围、肥胖度、食欲程度、中医证候积分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1.疗效比较: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51.4%,显效率为28.5%,有效率为11.4%,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34.2%,显效率为14.2%,有效率为37.1%,总有效率为85.8%。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经秩和检验检验(z=2.08,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总有率的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两个两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由治疗前34.29±10.64和31.52±10.88降低至21.23±9.17和25.75±8.78。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且以治疗组下降较为显著。说明脐疗可有效改善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和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症状。3.体重指数(BMI):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体重指数由治疗前的31.12±3.26和30.17+3.28降低至24.17±2.16和26.26±2.21,两组体重指数均有所下降(P<0.01),且以治疗组下降较为显著。说明电针结合脐疗较单纯电针能显著降低虚证肥胖患者的体重。4.体脂百分率(F%):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F%由治疗前的52.18+4.24和51.24+4.53降至38.53±3.32和43.76±3.15,两组F%均有所下降(P<0.01),且以治疗组下降较为显著。说明电针结合脐疗较单纯电针能显著降低虚证肥胖患者的体脂百分率(F%)。5.肥胖度: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肥胖度由治疗前的37.84±10.06和37.06±10.28降至16.53+7.73和23.17±8.10,两组肥胖度均有所下降(P<0.01),且以治疗组下降较为显著。说明电针结合脐疗较单纯电针能显著降低虚证肥胖患者的肥胖度。6.三围: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胸围、腰围、臀围均有所减小。对胸围改善不甚明显而能显著减小腰围、臀围,且以治疗组疗效较好。7.食欲程度:两组治疗二个疗程后食欲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以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安全性检测,治疗前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者,治疗后未见异常改变,表明该药临床应用安全,有其临床推广及研究价值。结论电针加脐疗治疗虚性肥胖症有显著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肥胖指数(体重指数、体脂百分率、三围、肥胖度)、有效缓解虚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食欲程度,具有温肾暖脾、扶助正气、疏通经络、祛湿化浊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