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猪、内江猪干扰素γ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hz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已发表的猪干扰素γ基因(PoIFN-γ)序列(Genbank登陆号:S63967)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分别以ConA诱导的荣昌猪、内江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用一步RT-PCR方法扩增出约600bp的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断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为IFN-γ基因。该基因包括猪IFN-γ基因全部开放阅读框501个碱基,编码166个氨基酸。将所获得的荣昌猪、内江猪IFN-γ基因与其他已在NCBI刊载的猪IFN-γ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都在99%以上。荣昌猪、内江猪干扰素γ基因序列在Genbank登陆号分别是DQ902588、DQ913893。参考荣昌猪IFN-γ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重组质粒pMD-R-IFN-γ为模板,分别亚克隆荣昌猪IFN-γ基因完整的ORF区(IFN-γ_s)和不含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IFN-γ基因(IFN-γ_m),并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R-IFN-γ_s、pET32(a)-R-IFN-γ_m。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0.5mmol/L IPTG诱导表达4小时后,经SDS-PAGE电泳鉴定和Western-Blotting分析,原核表达质粒pET32(a)+R-IFN-γ_m表达的目的融合蛋白大小为36Kd,占细菌总蛋白的48.2%。融合蛋白经过0.3%SKL溶解,稀释透析复性后,具有一定的促猪外周血淋巴母细胞增殖反应活性。另将IFN-γ_s、IFN-γ_m基因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20,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BV220-R-IFN-γ_s、pBV220-R-IFN-γ_m。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42℃诱导表达4h,经SDS-PAGE电泳鉴定,原核表达质粒pBV220-R-IFN-γ_m表达的目的蛋白大小为16Kd,占细菌总蛋白的38.6%。
其他文献
为研究猫的对乙酰氨基酚(APAP)中毒机理,本实验选取健康成年猫12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雌雄各半。两组猫均灌服APAP,剂量为100 mg/kg体重,建立中毒模型,其中B组猫进行
猫传染性腹膜炎属于高感染率低发病率、慢性、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病,以腹膜炎、大量腹水积聚及致死率较高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不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因此对于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引起,近年来,该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几年PRV野毒的感染在规模化猪场有上升趋势,同时,PRV强毒株的出现,给疫苗免疫提出了很大
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引起妊娠母猪的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症状,
20世纪80年代,全球对虾养殖业进入了鼎盛时期,对虾养殖逐渐转变为集约化养殖模式。由于对虾养殖密度高,防治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对虾病毒性疾病的广泛暴发,使对虾养殖业遭受了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作为神经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与神经系统发育有着密切关系,不仅对中枢神经元的发育、增殖分化、存活起重要作用,而且
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对世界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它免疫方式比较研究,探索穴位免疫在奶牛免疫